精准打击“神医”广告 三部门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13 17:44 浏览量:3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 邵蓝洁)医疗广告和医疗信息、医疗科普如何区分?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为有力打击借医疗信息公示和医疗健康科普名义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更为清晰、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
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市场稽查专员谷保中表示,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医疗广告与医疗信息、医疗健康科普在表现形式上愈发接近;部分不法经营者假借“科普”的外衣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甚至虚构“名院”“名医”吸引患者就医等乱象时有发生,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为有力回应民生关切,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出台了《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之后又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医疗广告认定指南》。此次发布的《医疗广告认定指南》,是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本着“小步快走、急用先行”的原则,对医疗广告监管规则的一次完善。
谷保中表示,《指南》的内容一是聚焦社会反映集中的无资质“黑医院”“黑医生”发布广告误导群众就医选择的问题,《指南》对医疗广告发布主体作出了严格的限定,明确规定了除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或者委托他人发布医疗广告。
二是紧盯借医疗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指南》在明确哪些形式的信息公示和科普活动不构成广告的同时,也列举了借医疗信息公示和健康科普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具体情形。
三是为推动实现对医疗广告乱象的标本兼治,《指南》对市场监管部门与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等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据了解,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医美专项治理、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今年还开展了广告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聚焦互联网媒介和重点民生领域,持续加大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领域的广告监管执法力度。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医疗广告违法案件1666件,罚没金额1278万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