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江股份:“智改绿转”双轮驱动 老牌能源企业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01 16:34 浏览量:3
央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记者 邹煦晨)作为一家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的老牌能源企业,盘江股份(600395.SH)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既以智能化改造激活老工业基因,又依托绿色低碳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凭借“智改”与“绿转”双轮驱动,公司在煤炭高效开发、新能源布局、生态治理等领域成效显著,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盘江方案”。
从六盘水的现代化矿井到安顺的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稳定运行到矸石山的系统化综合治理,盘江股份正以多元化布局、技术化创新、绿色化发展,书写西南能源企业的转型答卷。
智能升级焕新颜 老矿区涌动数字新活力
走进盘江股份月亮田矿选煤厂,昔日“傻大黑粗”的生产场景,已被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画面彻底替代。该选煤厂生产副厂长姚贵勇向央广财经记者介绍,依托数据“一次输入、专业共享”模式,选煤厂实现了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处理、加工与分析,进而达成生产全流程运行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如今在这里,无论是原煤筛分这样的关键环节,还是阀门开关控制这类精细操作,都能通过电脑一键完成,选煤生产全流程智能控制已成为现实。
智能化升级改造不仅重塑生产场景,更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姚贵勇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选煤厂原煤处理能力从原来的350吨/小时提升至530吨/小时,每日原煤洗选量可达近8000吨。
“过去,各类生产数据统计、报表填报大多依赖人工,不仅耗时耗力,效率还低。现在只需在电脑上登录智能管理系统,生产调度日报、月报等报表就能一键查询、直接打印。”该选煤厂技术人员表示,这套智能管理系统就像一位“得力助手”——既能随时提供精准的各类生产数据,还能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给出参考性建议,让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这一变化并非个例,而是盘江股份全矿区智能化升级的生动缩影。盘江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持续深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建设,已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41个,生产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自动化升级改造全部完成,采煤综合机械化率稳定达到100%,掘进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85%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煤矿“人拉肩扛”的作业模式。
(选煤生产全流程实现智能控制。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今年上半年,盘江股份开展研发项目66个,研发费用3.13亿元,建成国家重点项目“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省重大专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煤矿智能采掘技术”也通过专家综合评定。
据了解,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项目突破井下运输车辆智能感知、自主运行和自动化转载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煤矿多场景运输自动化转载工艺流程,研制出国内外首套从地面到井下工作面的连续高效运输机器人系统,解决了煤矿井下转载环节多、岗位人员多、运输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实现煤矿井下物料和设备等运输的连续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深入推进“煤炭、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
在推进煤炭高效开发的同时,盘江股份深刻把握“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趋势,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深入推进“煤炭、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打造绿色低碳能源矩阵。
2024年是盘江股份新能源业务的“加速突破年”。公司已建成关岭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镇宁鱼凹光伏等多个新能源项目,在安顺市、盘州市等地新开工建设11个光伏发电项目。
2025年6月初,盘江股份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公告》称,拟通过公司全资子公司盘江新能源发电(盘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盘州市落喜河风电场项目,建设规模120兆瓦,总投资为7.21亿元;投资建设盘州市响水镇大龙潭一期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规模50兆瓦,总投资为2.41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底,盘江股份新能源发电项目共投资建设装机容量394万千瓦,其中已并网容量303万千瓦。盘江股份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科学选型光伏组件,建成贵州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场站——关岭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深化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两个联营”。
(盘江股份建设的关岭光伏项目。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此外,盘江股份的煤电板块也同步迈向“清洁高效”升级。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建成投产火力发电装机容量264万千瓦,拟建火力发电装机132万千瓦。盘江股份采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建成西南地区首个超超临界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以及全国首台套以燃烧无烟煤为主的超超临界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盘江股份电力事业部主任余建波向央广财经记者介绍,这两大项目采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不仅实现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超低排放,而且比超临界机组还节约煤耗10%以上。
(盘江新光电厂。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盘江股份环保部主任周洪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指引,从公司领导到基层职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在世界环境日、节能减排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公司会组织各单位广泛开展环保和节能减排宣传工作,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浓厚环保氛围,让绿色低碳理念深入每一位职工心中。”
降碳行动成效显著 减污举措扎实有力
盘江股份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公司2024年累计完成节能量2256.86吨标准煤。
盘江股份生产部副主任汤洪介绍:“公司大部分矿井为老矿,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延伸,运输系统逐渐延长、通风系统日趋复杂,导致主要能源消耗(电力)不断加大。为应对这一挑战,公司积极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能源管理。在通风系统方面,采用先进智能通风设备,根据矿井不同区域实际需求精准调节通风量,避免能源浪费;在运输系统上,引入高效节能运输设备,并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能耗。同时,公司还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节能改造,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为实现降碳目标不断努力。”
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盘江股份各矿井均配套建设矿井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矿井水进行净化处理。2024年,公司共处理矿井水4365.75万吨,实现100%达标排放,且地面、井下生产用水全部采用达标矿井水——既降低了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又减少了矿井水排放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在瓦斯治理方面,盘江股份建立完善的瓦斯抽采系统和精细化工作体系,采用地面钻井抽采、井下钻孔抽采等多种方式提升抽采效率。2024年,公司瓦斯综合利用率高达81%,有效减少了瓦斯直接排放。
公司通过建设瓦斯发电站将其转化为电能,所发电量除满足矿区内部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外,多余电量接入国家电网。周洪表示,将瓦斯用于发电、民用燃气等领域,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转化为清洁能源,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矸石山从“灰山”蜕变为绿色生态园
“以前矸石山就是座‘灰山’,一刮风到处是煤灰;现在种满了树和花,连周边村民都常来散步拍照。”谈及矿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盘江股份金佳矿职工李虎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作为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矸石山治理曾是困扰企业的难题。
如今,通过科学治理,盘江股份让昔日“生态痛点”蜕变为今日“绿色亮点”。盘江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深入实施矸石山综合治理,完成覆土复绿179.32万平方米;探索实施“金佳矿煤矸石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项目,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
(综合治理后的矸石山。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盘江股份金佳矿技术人员谭维龙介绍,公司采用“覆土+植被种植”方式对矸石山进行生态修复:先制定详细覆土绿化方案,再组织专业团队对矸石山地形、土壤酸碱度等进行全面勘察,根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覆土材料,确保覆土厚度达到适宜植被生长的标准;在覆土过程中,精心挑选合适土壤,为植被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公司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刺槐、紫穗槐、沙棘等多种适应本地环境、耐瘠薄且固土能力强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为提高植被成活率,采用先进滴灌技术精准控制水分供给,并在种植初期定期施肥。
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与团队协同。近年来,公司在“引、育、用、留”上持续发力。2024年引进硕士、本科毕业生320人,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160名大学生班队长在基层一线墩苗成长,育才举措取得实效;17名大学生班队长走上区科管理岗位,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此外,公司为新上岗大学生发放安家费232万元、创新创效奖励202万元,先后改造或建成“拎包入住”式大学生公寓1000余套,留才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在此重要节点,盘江股份这家承载着三线建设记忆的老牌能源企业,正以“智”破局、以“绿”赋能,在能源转型新征程上,持续书写传统企业向新、向绿发展的高质量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