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发布时间:2025-09-04 16:04 浏览量:1
央广网北京9月4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行动方案》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等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举措。
其中,《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和创新性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以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分工配合的多层次企业协作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行动方案》指出,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培育新业态,强化行业应用赋能。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一批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持续推进半导体、光伏、锂电池、超高清视频、时空信息、新型显示等领域与有关国家地区间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做好外资项目服务,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方面的国民待遇,拓宽电子信息制造业外资企业融资渠道,在出入境、停居留等方面为外资企业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行动方案》提出,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撬动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持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根植性,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企业服务,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更多新型研发创新载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等科研攻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