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监管为食品安全构建起立体化屏障
发布时间:2025-09-09 14:18 浏览量:4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浙江、河北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让“明厂亮造”“明超亮店”和“明厨亮灶”进入食品企业、校园及餐饮单位,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织密织牢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覆盖的防护网络,通过“云端”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数字化改造夯实“阳光配送”基石
在浙江东阳各大校园食品配送企业的车间、仓库里,工人们正抓紧改造流水线、调试新设备、加装摄像头……东阳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筑牢新学期校园食品安全防线,通过推进“阳光配送”,强化源头监管。
“暑期是校园食材配送体系升级改造的‘黄金窗口期’,错过这两个月,改造难度和影响将大大增加。”东阳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金英燕介绍道。6月底,该局组织全市18家校园食材配送企业召开改造提升动员会,对“阳光配送”建设标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浙食链”深度应用等进行了详细解读与部署。
“冷库的温控探头需要增加点位”“快检室的设备要能覆盖最新的农兽药残留项目”……一支由市场监管局业务骨干、基层所监管干部及第三方专业机构人员组成的“啄木鸟”检查小组,马不停蹄地深入18家配送企业一线,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逐一进行“望闻问切”式的“全面体检”。“这次‘体检’非常及时和专业,指出的问题都是我们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 一家配送企业负责人表示。本次“体检”开出问题清单18份,查找问题202个。截至目前,已督促整改问题181个,相关企业已新增经营面积5000多平方米,投入改造资金达1658万元。
“数字化改造是‘阳光配送’的基石。”东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我们推动食材配送企业在分拣区、经营区、仓库、检验室等关键点位安装具备AI抓拍功能的高清摄像头,在冷库和冷链车辆安装温湿度物联感应设备和GPS精准定位装置。这些设备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阳光配送’平台对接,可以实时追踪冷链车车辆轨迹和监控冷库温湿度,自动预警员工不规范行为、冷库温湿度异常等风险,实现从发现问题到闭环处置的高效流转。”目前共有36个冷库、72辆冷链车和90个摄像头接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阳光配送”模块。同时,智能快检设备的迭代升级,“胶体金”检测能力的培训考核,正为食材安全筑起更灵敏可靠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数字化监管与精准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破解网络餐饮监管难题,全力守护消费者“云端”美食安全。
瓯海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线上+线下”融合监管手段:线上,监管人员将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数智平台“浙江外卖在线”作为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该平台实时调取接入商户的后厨监控画面实现远程非现场巡查全覆盖,既提高了监管效率,又减少了对商户正常经营的干扰;线下,该局创新建立了“净厨示范店”培育机制。在前期摸排基础上,筛选出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意愿较强的商户,由监管业务骨干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帮助其率先高标准落实“五净三清”要求,着力打造可观摩、可借鉴的规范化样板店。
瓯海区市场监管局还充分借助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智能抓拍识别功能,对幼儿园食堂进行全面“体检”。执法人员重点调取、分析食堂角落、库房门口、隐蔽管线区域等重点部位的监控影像,运用AI技术精准筛查识别潜在鼠类活动迹象,全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为提升校园食堂的自主防控能力,执法人员还向幼儿园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深入讲解了鼠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防治方法。执法人员还鼓励食堂建立“鼠害风险电子地图”,结合历史检查数据和现场照片,动态标注易出现问题的点位,如老化设备缝隙、不易清理的角落,便于精准施策。
数智赋能打造食安智慧监管新范式
河北省邯郸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致力打造以“一个智慧监管平台”为中枢,实施“三大工程”为支撑,“监管端、企业端、公众端、包保端”四端协同发力,覆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智慧监管体系,以科技力量为食品安全构建起立体化数字屏障。
该局整合归集各业态数据,构建全市统一的全流程食品综合监管、信用风险建模、“互联网+明×亮×”、风险预警、数据共享、应急指挥、数字可视化为一体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融合覆盖全市11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许可备案、监督检查、抽检监测等九大业务模块,实现“一企一档”动态更新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全市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三大环节全面推广实施“明厂亮造”“明超亮店”和“明厨亮灶”三大工程,构建“风险感知+AI预警+快速处置”的智慧监管闭环体系。在食品生产环节,通过在企业关键区域安装AI智能摄像头,实现对企业生产加工全流程24小时实时监控,目前,全市已有35家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22家小作坊安装运行;在食品销售环节,在食品超市(商店)重要区域、关键点位全覆盖安装AI智能抓拍系统,将视频信息接入智慧监管平台,监管部门对企业全环节全链条实时监控、视频传输和数据采集,实现对食品销售单位的线上巡查和远程动态监管。企业也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智能巡查与自查,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和快速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确保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同时,该系统实现了监管部门、食品销售单位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让超市在阳光下运行,促进企业自律。目前,全市已有7家大型连锁超市等共计154家单位安装运行;在餐饮服务环节,将AI智能监控全覆盖到关键点位或区域,确保全环节全链条实现实时视频传输,协同汇入智慧监管平台。目前,全市已有105家校园食堂、19家校外供餐单位、3家单位食堂安装运行。三大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发现违规线索118078条,均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打造“邯郸食安”App,协同发挥监管端、企业端、公众端、包保端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破解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难、公众参与渠道少等痛点,构建覆盖食品全链条的精准化、社会化、智能化监管体系。
在监管端,自动生成辖区检查清单,减少人工规划时间60%;移动执法支持,现场检查时间缩短40%;数据贯通分析,对接九大业务系统辅助决策精准度提升70%。在企业端,系统自动生成合规性报告,降低企业文档管理成本30%;监管部门远程审核,整改周期缩短70%。在公众端,视频信息“我要看”,目前日均访问量200人次;公示信息“我要查”,目前查询量已突破500次;食品抽检“我要点”,每次参与投票人数超300人次;共治信息“我要评”,目前已收集差评200条。同时,还开发了“骑手随手拍”小模块,目前,外卖小哥已反馈餐饮单位问题线索200余条。在包保端,试运行期间收集企业诉求5项,解决率80%,推动1家企业升级为A级信用主体。
邯郸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平台、三工程、四端联动”建设,河北省邯郸市正在逐步构建起“技术先进、监管精准、参与广泛”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监管范式。
(张恒金 王鹏 陈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