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文明实践“跑”出新速度 幸福画卷“描”满烟火气
发布时间:2025-09-16 17:36 浏览量:1
今年以来,西郊街道民馨家园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原点,紧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盘活资源、创新形式,让文明因子渗透到生活肌理,在服务与共治中编织起温暖和谐的社区图景。
“馨”思想 润物无声筑根基
深化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接地气”。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重要会议精神等,邀请“百姓宣讲团”专家讲师、领导干部、退休老党员等,采用专题讲座、送学上门、“板凳课堂”等形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60余次,累计覆盖居民800余人,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推动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培育核心价值观,让文明新风“树起来”。以涵养文明风尚为目标,开展“身边榜样”“最美家庭”“文明楼栋”等评选活动,并举办“身边榜样”红色故事分享会1场。同时,利用社区公示栏、居民微信群等,深入宣传普及社区居民公约并联合物业开展文明养宠、绿色环保、文明殡葬等宣传活动15次,以多维度行动推动文明理念融入居民生活,助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加强人文关怀,让社区生活“有温度”。密切关注居民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心理疏导、情感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30余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3次,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馨”服务 志愿同行惠民生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精准对接需求,将温暖送到居民心坎上,社区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涵盖“城市啄木鸟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6支队伍,全年常态化开展扶老助困、关爱帮扶等各项志愿服务,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一是精准服务有温度。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全面高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并组织志愿者提供“上门认证”“代办帮办”等暖心个性化服务,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落地、温情兑现。针对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问题,开设“暑期星馨托管班”,链接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科学启蒙等服务28次,彻底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二是共建共治有力度。携手辖区“双报到”及包抓共建单位,聚焦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周五清洁日”活动40余次,清理小区绿化带杂物、楼道小广告等200余处;发起“垃圾分类我先行”“弘扬婚恋新风”等特色主题志愿活动15次,共同扮靓家园“颜值”,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气质”。三是多元协同有广度。构建社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关爱网络,依托“红黄蓝绿”四色民生档案,实现动态化、精准化服务管理,针对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专项服务,形成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社区支持体系。
“馨”文化 百花齐放绽芳华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在家门口享文化”成为常态。一是资源整合激活“一池春水”。创新“群团+社会组织”联动模式,充分挖掘辖区文化资源,成功联袂市、区书法家协会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与“俏夕阳”舞蹈队等社区文艺团队共同打造“舞动健康 快乐加倍”活动10余场,实现了“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繁荣景象。二是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新韵”。推动“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深度融合:春节的笔墨丹青、元宵的巧手非遗、端午的粽叶飘香……3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场场精彩,让传统节日承载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内涵在亲身体验中得以传承和升华,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三是知识普及提升“文明素养”。积极探索“宣传活动+专题讲座”新模式,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环保有‘约’”“铸牢国防意识 共筑钢铁长城”等专题讲座6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环保、征兵政策等相关知识,不断提升居民综合素养,让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下一步,西郊街道民馨家园社区将继续聚焦社区居民需求,凝聚各方共建力量,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引导社区居民向上向善向美,为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久久为功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