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仅200多只! 2023年, 消失80多年重现后, 中法两国专家研究20多年
发布时间:2025-09-17 17:44 浏览量:10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00年的一天,一支调查组正在山上进行鸟类调查。
大家正专注地盯着林间的飞鸟,有人还举着望远镜辨认鸟的种类,空气中只听得见树叶沙沙的轻响。
突然,一阵清亮的鸟叫划破了山林的宁静,那声音没有寻常鸟叫的急促,反而带着清晰的节奏感,每一声都脆生生的。
这和他们之前听过的啄木鸟“笃笃”声、山雀的细鸣声截然不同,一下子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
调查组的人循声而去,看到了几只模样奇特的小鸟,仔细一瞧,这些小鸟和1919年采集的标本简直一模一样。
经过专业鉴定,大家确定,这是一种消失了81年的鸟,这个消息让整个鸟类研究界都沸腾了。
为什么这种小鸟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呢?故事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发现和消失·】——»
时间回到1919年,一名法国人踏上中国土地,他来到江西婺源,这是一片生态丰富的地方,他在这里成功捕捉到一只独特的小鸟,并制作成标本。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只小鸟后来会引发那么多的关注。
1923 年,法国鸟类学者为这只独特的小鸟起了一个正式名称,让它在鸟类谱系中有了明确身份。
但令人意外的是,从那之后,这种小鸟就在婺源的山林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有人见过它。
时光匆匆,一晃到了1995年,在法国的一家动植物园发生了一件大事,园长在外出时,偶然走进一家园艺店,竟在店里发现了一只羽毛色泽与众不同的小鸟。
它的样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园长的目光,园长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怀疑这就是那种多年未见的珍稀小鸟。
他赶忙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考证之后,确定了这只小鸟的身份。
他当即将小鸟买下,带回了园中,从那以后,动植物园开始尝试饲养、繁殖这种小鸟。
后来,他们慢慢主动与欧洲其他动物园建立联系,积极分享发现这只小鸟的消息与保护想法。
还通过动物园间的租借调剂、爱心捐赠等方式,齐心协力投入到这种小鸟的保护与繁育工作中。
2000年,中国野外发现了这种小鸟的消息传到了法国,以勒福为首的专家团队开始和中国专家频繁进行邮件交流。
他们虽然不能像中国专家那样,经常到婺源实地考察,但通过和中国专家的交流,也对这种小鸟有了很多了解。
他们特别想知道这种小鸟在野外的生存状况,以便改进人工饲养的方式,提高人工饲养小鸟的存活率。
就这样,中法两国的专家们,虽然相隔万里,却因为这种小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共同为保护它们努力。
中国的专家团队中,有一位教授叫张微微,每到小鸟的繁育期,她都要在山林间待上一阵子。
她发现,这种小鸟特别喜欢生活在人居环境附近,这在珍稀濒危物种里是很少见的情况。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栖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因素特别多,保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栖息地的修复、种群数量增长后新栖息地的保护,还有栖息地之间廊道的建设,每一项工作都十分重要。
2009年起,婺源县全面禁伐天然常绿阔叶林,打造了193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达到了65.4万亩,而这种小鸟的繁殖地都在这些保护小区里。
村民们还成立了志愿护鸟队,2024年4月,当地明确规定在它们的核心活动区域,禁止一切生产活动。
当地还专门设立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小鸟栖息地的修复与维护,对于生产生活受保护工作影响的居民,也会给予合理补偿,让保护工作更易推进。
这种小鸟在婺源过得还算惬意,它们胆子比较小,喜欢聚集在村落周边的生态阔叶林中筑巢。
据监测,当时这种小鸟的野生种群数量只有200多只,非常珍贵。
而就在2023年10月的一天,张微微终于见到了她认识了十多年的,远在法国的“网友”勒福,他们两位所代表的中法两方专家团队,都将继续研究、保护这种美丽的鸟儿。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特别好奇,这种神秘的小鸟到底是什么呢?
«——【·蓝冠噪鹛·】——»
它就是蓝冠噪鹛,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小鸟。
蓝冠噪鹛的个头不大,体长大约23厘米,体重大概50-60克。
它颜色非常鲜艳,最显眼的就是头顶那一片亮丽的钴蓝色羽毛,就像戴了一顶精致的蓝色小皇冠,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它的脸颊是黑色的,和黄色的喉部形成鲜明的对比,背部的羽毛主要是橄榄绿色,腹部是黄色的。
当它抖开尾羽的刹那,尾端的白色斑点瞬间露了出来,模样小巧又灵动,让人见了心生欢喜。
蓝冠噪鹛的习性也很有意思,它们喜欢生活在江西海拔100米以下的河岸地带。
它们特别喜欢出现在传统的村落周边,因为这里村庄附近的古树和风水林,能给它们提供理想的筑巢场所,杂灌、农田和菜园又有丰富的食物。
它们喜欢在林下或林缘灌丛、草丛、茶园、河岸灌丛,还有房前屋后的菜地等地方觅食。
蓝冠噪鹛常常在村落边的风水林、竹林和茶园之间活动,形成了独特的“人鸟共生”的生态系统。
蓝冠噪鹛还是个“美食家”,主要以昆虫为食,不过它们的食谱会根据季节变化。
春天的时候,繁殖需要很多能量,它们就主要吃各种昆虫,补充高蛋白。
一入夏天,天气转热,山林里的植被长得越发繁茂,漫山遍野的果树、灌丛结出了累累果实。
受此影响,蓝冠噪鹛的饮食重心悄然偏移,水果和浆果成了它们更青睐的选择。
每年4月至7月,蓝冠噪鹛进入繁殖期,筑巢是它们这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这些巢分布在多种树上,比如樟树、枫香树、枫杨,还有桂花树和果树,并且巢的高度普遍较高,离地面最低也有5米以上。
雌鸟每窝会产3、4枚白色的卵,雏鸟出壳后,大约12天就能离巢,不过离巢后的幼鸟还会跟着亲鸟生活2到3个月,学习怎么找食物、躲避危险等生存技能。
特别的是,蓝冠噪鹛还有“合作繁殖”的行为,除了鸟爸爸鸟妈妈,群体里的其他成员也会帮忙喂养雏鸟。
在全球雀形目鸟类家族中,蓝冠噪鹛的生存处境格外艰难,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濒危的种类之一,其脆弱的生存状态始终牵动着全球生态保护者的心。
如今,虽然中法两国专家和当地人们都在努力保护它们,但它们的生存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变化等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了解这些珍稀动物,一起为保护它们出一份力,让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能在地球上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
参考:
新华社《中法专家情牵蓝冠噪鹛》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