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最高荣誉”!宝安凭啥能“扛鼎”
发布时间:2025-09-19 17:24 浏览量:1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一尊象征广东平安建设最高荣誉的“平安鼎”荣归深圳宝安,这座“平安鼎”所称量的,不仅是宝安连续三年平安建设考评领先的硬核数据,更是在试图回答一个困扰中国众多超大城区的发展命题:在人口、资本与产业集聚的压力下,如何破解“高速发展”与“长治久安”之间的内在张力,并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市民的安全感?
智慧赋能: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
“以前,我们各个部门的数据就像一个个‘土豆’,装在不同麻袋里,谁也看不全。”宝安区一位街道干部坦言,这曾是基层治理的痛点。面对超过500万实有人口的复杂局面,传统的“人海战术”与被动响应已难以跟上治理节奏,“头痛医头”的窘境频频上演。面对要素高速流动的复杂局面,宝安的破局点在于为城市植入“智慧大脑”——“平安宝安”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这颗“大脑”精准打通了长期掣肘基层治理的“数据壁垒”,将治安、人口、市政等海量信息洪流,融合成一幅实时跳动的城市运行全息图,驱动着宝安的平安建设,从“治”向“智”前行。
当“平安宝安”平台的数据流转化为可感知、可分析、可预警的治理信息,宝安的基层治理便跳出了“事后应对”的惯性循环,这颗“智慧大脑”通过智能研判,从海量“数据碎片”中提炼出“风险信号”,让宝安的平安建设不再是“跟着问题跑”,而是“迎着风险防”,将“智慧大脑”的算力转化为“治理一线”的行动力:校园安全的“高峰勤务”向外延伸出500米防护圈,为孩子们的笑脸加上了“安全Buff”;警医共建“平安、温情、智慧”医院安保、“警力进商超”巡查防护成为常态,安全感拉满;全区1158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实现了防冲撞设施安装率、安保人员和视频监控配备率“三个100%”。一升一降之间,平安宝安建设两条漂亮的曲线:一条是“上行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提升;另一条则是“下行线”,全区刑事治安总警情连续六年呈两位数下降。
“枫桥”新解: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
右拇指断伤、右中指离断……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让小陈(化名)的生活陷入困境。企业垫付前期医疗费后,便以“操作不当”为由拒绝支付后续赔偿,这让手头拮据的小陈心急如焚。官司该怎么打?他一片迷茫。一筹莫展之际,他走进了航城街道综治中心,本以为这里只能提供一些法律咨询,没想到,接待他的金牌调解员在听完他的遭遇后,不仅当场帮他梳理案情、厘清权责,更是直接链接区人民法院的在线资源,启动了“诉前联调”。法院的“法”与街道的“理”无缝衔接。在过去,这很可能是一场耗时费力的拉锯战,但在宝安,故事的剧本被重写了。调解员一边研究案情厘清事实,一边联系企业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促使企业同意支付一笔人道主义补助。一场纠纷,在诉前画上了句号。
小陈的经历正是宝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回响,背后则是宝安“1+6+10+N”创新模式的体系化支撑。街道综治中心是运筹帷幄的指挥中枢;公检法司、网格化管理与智慧平台“6”大支柱,是深度扎根、敏锐响应的专业力量;而“10”是各街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方法,实现“一街道一特色品牌”;“N”则是被激活的社会多元力量。在航城街道黄田社区,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墙上挂满了锦旗:“思民生、解民难、做实事、暖民心”“情系社区办实事用心调解暖人心”……这是深圳首个社区级“多元调处暨诉讼服务工作站”,不仅让邻里纠纷在家门口就得到化解,更以“小站点”撬动“大治理”的实效,为矛盾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新成立的鹤洲派出所借鉴“黄田模式”,实现调解成功率超九成、纠纷类警情显著下降的治理成效。这张越发精密的治理网络,更淬炼出一批“尖兵”。
在此次省级表彰中,市公安局宝安分局福海派出所荣膺“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的称号,这不仅是基层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微观样本,更折射出宝安将“1+6+10+N”基层治理模式的“制度框架”转化为“治理实效”的运行逻辑,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已在宝安的土壤里开花结果。
基层善治:从治理“试验田”到春色满园
当宏大的治理体系已成骨架,技术血脉奔流不息,又该如何让善治的理念深入城市肌理,最终绘就一幅“春色满园”的生动图景?宝安的答案是:鼓励每一个街道都成为一块敢于创新的“试验田”,让基层善治落地生根。
福永,宝安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起锚地”,如今也是新宝安人的“筑梦场”。超过五万名物流快递员、网红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在这里逐梦。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崛起,直播电商等新业态领域成为新型矛盾纠纷高发地。阿霞(化名)是园区一位拥有十万粉丝的主播,因公司拒绝支付一笔三万元的带货提成,引发争议。抱着一丝希望,她走进了园区的劳动纠纷调解室。“没想到,他们很快联系了我之前的公司,帮我顺利拿回了提成!”阿霞的惊喜,源自福永为新经济业态量身定制的“四维解纷”工作法。这套融合了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因业制宜、科技赋能的“组合拳”,精准地打在了新业态的痛点上。它让无数像阿霞一样的追梦人,把漂泊的“落脚点”,变成了“扎根处”。
在宝安,治理是直面新问题的锐气,也是俯下身子的倾听,从“等群众上门”变为“到群众身边去”。每周三晚,新安善治的重要抓手“心安夜话”将办公室搬到榕树下的巷陌。一张小桌,几条板凳,社区干部与居民围坐恳谈,直面问题核心,将一件件“急难愁盼”化为一个个“民心所向”。在西乡,“说事评理”模式让邻里纠纷的裁决权回归民众。通过社区“公议”,让法理之外更添人情与公理的考量,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在新桥,流动的“啄木鸟”服务站主动上门,实现了“未访先办”。在石岩,开创性的“无讼社区”评估体系,将治理的重心从终末端的“零诉讼”,前移至源头端的“善治理”,引导基层工作从“压制矛盾”走向“善解纷争”。
“这种‘一街一品’的探索,避免了政策悬浮,让治理真正长在了社区的土壤里。”一位长期观察深圳基层治理的人大代表评价道,“将街道散落的‘盆景’,系统性地提升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风景’,考验着区域的顶层设计能力,宝安区成功地打了个样。”
“扛鼎”密码:从“平安基石”到“引力磁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一座现代城区而言,平安就是新时代的“仓廪”与“衣食”。它是发展的基础,是吸引人才与资本的磁场,更是衡量市民幸福指数的标尺。宝安捧回的“平安鼎”,不仅是一枚“勋章”,更是向世界发出的一张“邀请函”:宝安是宜业宜居的沃土。
平安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源自宝安引以为傲的产业“家底”。在这里,7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是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星群,更是社会治理的“兵工厂”,源源不断地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提升公共服务的精度与温度。傍晚时分的灵芝公园,数支广场舞队伍,正和着节拍翩翩起舞,音箱里流淌出欢快的旋律。仅几步之遥的休闲步道上,散步的行人却几乎听不到震耳的音乐,“以前可不是这样!”舞队领队陈女士(化名)感慨道,“我们经常被投诉,现在装上了‘静舞团’,终于能跳个尽兴了!”陈女士口中的“静舞团”,正是宝安本土企业研发的超声波定向音响,新安街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技术,推动定向音响快速适配社区场景,曾经的“声源”与“声怨”握手言和,舞者的热情与路人的闲适各得其所,互不干扰,这正是宝安将产业优势与治理效能深度共鸣的生动实践。
强劲的产业实力,也为平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作为深圳产业大区,宝安区登记在册的市场经营主体突破百万户领跑全国区县,厚重的经济底盘催生出“双向赋能”的飞轮效应: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化身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隐形之手”,为企业降低了潜在的经营风险与纠纷处理的制度性成本。和谐平安的创业环境,让企业家们倾注于创新与市场,由此带来的产业繁荣,又为更高水平的公共安全投入提供了保障,最终驱动飞轮加速旋转:平安基石越稳固,产业飞轮转得越快;飞轮动能越强劲,基石夯得更实。
当内部循环的动力足够强大,一个强韧的对外“引力场”便自然成型,吸引着全球最高端的要素资源向此汇聚。万华化学、西门子……这些世界级的产业巨擘为何纷至沓来?答案,藏在一个个“产”与“安”的双向奔赴故事里。对于动辄投入数十亿、规划长达数十年的重资产项目而言,一个高度稳定、法治健全、可预期的社会环境,本身就是对冲全球不确定性风险的“最优解”。这股引力,同样作用于“人”这一核心要素。它不仅体现在持续增长的新增就业岗位,或是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的教育、医疗投入,更弥散在宝安的每一个角落,触手可及。
它,是“湾区之光”摩天轮下,市民深夜漫步的从容;是西湾红树林岸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被惊扰的静谧;是凤凰古村青砖黛瓦间,历史文脉得以安然传承的厚重;更是万千追梦人奋斗一天后,归家途中那盏温暖灯火所映照的安全感。
鼎的重量,终究要由民心来衡量。“平时”的“厚积”,才有“评时”的“薄发”。当“平安鼎”的荣光加冕,“平安宝安”这块金字招牌便被淬炼得愈发光亮。宝安用实践证明:平安既是发展的底线,更是发展的高线。鼎已立,路正长。这份荣誉,是宝安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刚柔并济平安建设体系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新起点。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潘莹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