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 将完善城市更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5-09-19 20:34  浏览量:1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需要通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9月19日,在商务部举行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如是说。

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

张雁表示,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好社区”。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万个,惠及居民5100万户,在这个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增设养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场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96万个,增设停车位400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3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3200多万平方米。

完整社区建设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从社区服务设施、宜居环境、智能化服务、治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在试点工作中,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商务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整合有关资源、资金和力量,采取体检先行的工作方法,高效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截至目前,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共建设改造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托儿所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000多个,新增停车位2.62万个,惠及居民108.85万人。此外,浙江、重庆、湖北、湖南等18个省份扩大了试点范围,打造3000多个完整社区建设样板,改善了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了居住品质。

以完善城市更新机制破题老旧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

张雁表示,破解老旧社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难题的关键在于城市更新的实施机制,要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

一是做“体检”,找准问题短板。去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将小区、社区、街区列为体检维度,今年又扩展到部分县级市。通过社区体检,摸清既有社区特别是老旧社区现状底数,找准各类设施缺口和服务短板,同时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形成整治清单,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编规划,确定解决方案。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和工作手册,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规划编制,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建立完善“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实施体系中,落实落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比如在片区策划中,提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养老、托育、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各类服务设施的数量、面积、分布和服务内容等;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各类设施项目的更新方式、设计方案、资金测算和运营模式等。

三是抓项目,打通实施路径。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将零散小区整合成片区统筹推进改造,整合小区内外的存量资源,配建便民生活圈中最急需的“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在完整社区建设项目中,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推动补齐养老、托育、停车、充电等设施短板。同时,结合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更新改造,把腾退出的空间资源优先用于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四是推经验,完善政策机制。近几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系统总结提炼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印发了多批次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引导各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建立适应既有社区更新改造的体制机制、方法模式和政策标准。

张雁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配合商务部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工作,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