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门口解决托育、养老问题?民政部、卫健委回应
发布时间:2025-09-19 20:44 浏览量:3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日前,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如何在“家门口”有效解决托育、养老问题?19日,在商务部举行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指出,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发展托育服务既是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支持政策。“十四五”是托育服务发展的起步期,在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下,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将扩充方便可及的社区托育作为重点,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的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
杜希学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便民生活圈,让群众“托得方便”“托得放心”。
一是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作用,支持以城市为单元组网运行的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给,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二是加大空间保障力度。指导各地落实场地、税费等优惠措施,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补充托育服务设施。
三是加大质量提升力度。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加强托育服务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民政部: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
“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我们的政策导向也是积极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让老年人能够在熟悉便利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说。
孙文灿表示,民政部将“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作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在服务设施方面,民政部指导各地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对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四同步”要求,对老旧小区积极推进设施补短板。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有31.9万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许多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
在服务内容方面,民政部指导各地重点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积极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专业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一键呼叫、远程监护等便民服务;鼓励探索“物业+养老”等创新模式,引导家政服务、物业企业等拓展养老服务功能,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化。
在政策支持方面,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加强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51亿元资金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设44.9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83.1万人次居家上门服务。
孙文灿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持续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努力让广大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