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虚假营销、假冒伪劣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近期将出台
发布时间:2025-09-23 15:43 浏览量:1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 邵蓝洁)9月23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央广财经记者从会上获悉,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了《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今年6月至7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进入法制审查程序,近期将正式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刘军卫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直播电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监管掌握的实际情况和总局发布的几批案例来看,直播电商领域当前两类问题相对突出:一是虚假营销。一些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对商品或服务的经营主体以及性能、功能、质量、来源、曾获荣誉、资格资质、销售情况、交易信息、经营数据、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二是假冒伪劣。一些直播间和平台内商家推销和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
9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发布第三批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主要涉及虚假宣传、产品检验不合格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加大直播电商行业案件查处和曝光力度,着力促进直播电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刘军卫介绍,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在直播电商监管领域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动直播电商领域立法立规。为了加强直播电商监督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了《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今年6月至7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进入法制审查程序,近期将正式发布。
二是加大直播电商领域监管执法力度。今年4月和7月,市场监管总局先后两次集中发布两批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以案促治的震慑作用。7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项整治直播电商突出问题部署推进会,聚焦当前直播电商行业存在的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对直播电商突出问题整治再动员再部署。组织指导有关地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办“大LOGO”虚假营销等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件,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调查,今天发布的近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典型案例,目的就是引导直播电商相关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净化行业生态。
三是督促直播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对直播电商平台的行政指导,会同相关部门约谈主要直播电商平台,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不断压实直播电商平台主体责任。2025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统一标准促进平台企业合规经营水平同步提升,推动平台经济从扩规模向优质量转变。目前,《直播电商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网络交易合规数据报送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已完成立项,正在加快推进起草制定。
四是推进直播电商穿透式监管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动直播电商主体库建设,强化与直播电商平台的数据对接,及时掌握直播营销相关主体信息;对安全帽、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等10类与百姓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正式启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强化生产销售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电商平台的商品审核责任;加快推进直播电商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对高风险直播活动的重点监测,精准识别重大风险,强化违规行为处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