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枪像鸡叫“野鸡脖子”—日本九二式重机枪
发布时间:2025-09-27 00:26 浏览量:1
在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里,主角李大本事打了胜仗,扛起一挺缴获的机枪说:“知道这是啥不?正宗野鸡脖子,九纵都没几挺。《亮剑》里独立团突围路上,李云龙亲自操作重机枪掩护部队转移,政委赵刚给老李当弹药手。机枪的子弹打完了,赵刚要毁了重机枪,李云龙舍不得。这挺让李云龙当心肝宝贝一样的重机枪就是二战日军的主力装备——九二式重机枪。
俗称“野鸡脖子”,也就是日军步兵的火力支点:九二式重机枪。
这款武器和歪把子、三八式步枪、九二式步兵炮,组成日本陆军的基础火力,可以算是二战日军的标志。
要说这个九二式重机枪呢,它仿制的是法国人的哈奇开斯M1897机枪。话说十九世纪末,马克沁重机枪一出来,日本也派人去瞅了瞅。可他们觉得马克沁射速太快,子弹消耗跟流水似的,精打细算的小日子的算盘一拨拉,觉得太浪费。这时候法国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进入了他们的视线。这枪用导气式原理,弹板供弹,射速不快不慢正合适,气冷的设计,后勤也让人省心,简直太对日本人的胃口了。
1896 年,日本先买了几挺哈奇开斯,接下来回去进行测试,结果十分满意。第二年便开始大量进口,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将口径改为 6.5 毫米以便使用自家的子弹。到了 1901 年,日本索性买下了生产许可,两年之后,就仿制出了所谓的保式机关炮,主要的区别在于,枪管的散热片从五片增加到了七片。之后日本人于 “保式” 之上继而捣鼓出了,经过改进的明治三十八年式机关炮;后来伴随军队标准的调整,此枪又改名为 “三八式机关枪”,也就是我们后来时常提及的便是三八式重机枪。
(1904 年,日俄战争爆发,这些日本机枪便被大量送上了战场。惨败于俄国人那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
战争结束后,日本保守的继续在三八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主要希望能提升散热以及可靠性。1914 年,改进版的大正三年式重机枪诞生了,枪身上密密麻麻地全是散热片,而且日本人其实是想将散热效果做到极致,这也成为了日本重机枪的一个显著特点。大正三年式依旧使用 30 发弹板,发射 6.5 毫米步枪弹,理论射速每分钟四百到四百五十发。
没多久日军发现,6.5 毫米子弹的威力,威力有点不太够劲。于是又对大正三年式进行了一番 改造。1932 年,一款新型的重机枪诞生了。刚好那年正好是日本神武纪年 2592 年,因此这枪就被叫作九二式重机枪。
九二式主要有以下改动,口径增大至 7.7 毫米;握把改为八字形的管式,如此一来,在天冷时便于戴手套进行操作。且枪口加装了一个可拆卸的防火帽,利用它能够减少射击火焰,从而夜间射击不会暴露目标。
这挺机枪非常重,其枪架子带上机枪,总共55公斤,机枪就27.6公斤,重量是非常可以。而这个机枪带来的几个结果,一个是好的,几个是坏的。先说好的,好的就是这样做,机枪在地面架设的时候非常稳定,稳定的结果就是精准度非常高。(而且,这挺机枪其实是配带瞄准镜的,有93、94、96多种瞄准镜可供选择。这个其实是当时日军机枪的一个思路,日军后来的九六式、九九式机枪,其实也都是有瞄准镜的,可以增加有效射程。)
而九二式重机枪这个重量,也是带来了很大的缺点。意味着机动性差,你得好几个人抬着才能移动。全重55.3千克的92式重机枪,对于士兵来说实在是负担过重。在行军作战过程中,士兵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来搬运和操作它,这不仅影响了部队的机动性,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士兵很难快速转移阵地或对突发情况做出及时反应。
92式重机枪的理论射速为450发/分钟,实际射速只有200发/分钟左右,与同时代其他国家的重机枪相比,射速明显偏低。在战场上,较低的射速意味着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敌方目标形成密集的火力压制,容易错失战机,也难以应对敌方快速冲锋或大规模进攻的情况。
92式重机枪在日常维护中要求较高,需要配备各种润滑油,每次使用弹板前都必须涂抹润滑油,否则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卡壳。在战场上,复杂的维护要求往往难以满足,一旦出现维护不当的情况,机枪就容易出现故障,影响作战。
因为九二式加了防火帽,枪身上又全是散热片,整个造型瞅着有点像只准备打架的公鸡,加上它射击时发出的咯咯咯的声音,特像鸡叫,所以咱们抗日军民就给它起了个外号叫鸡脖子或者野鸡脖子。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大兵管它叫啄木鸟。
日军当年对于九二式重机枪的生产,也只有45000挺,(三万挺投入在了中国战场,一万挺到了太平洋战场)数量其实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日军自己机枪其实都不多。那么对于我军来说,能装备上九二式重机枪的,绝对都是主力中的主力,一个部队,能有几挺九二式重机枪,已经是非常珍贵的了。抗战爆发后,日军把大量九二式投入中国战场。八路军在战斗中缴获九二式后,都当宝贝一样。你想啊对于主要装备拉大栓步枪的八路军来说,一挺重机枪的意义太大了。影视剧里也常能看到,八路军战士们对缴获的九二式爱不释手。
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的绝对火力优势,“九二式重机枪”才被全面碾压。无论是美军的M1917、M1919,还是后来的M2HB,其火力、续航都远胜日军。加上美军普遍装备枪榴弹、迫击炮、火箭筒日军的机枪阵地在美军面前都是活靶子。
美军称“九二式重机枪”为“啄木鸟”,他们对这一型武器的评价也不高——大约是一战水平,精度不足以掩盖火力短板。
二战后,“九二式重机枪”彻底停产,但在中国,该武器还出现在战场上。在抗美援朝初期,九二式也随同志愿军一起在朝鲜战场上打击敌人,直到苏式武器装备部队后,九二式重机枪开始退出一线部队,不久就从部队中退役了。走入了博物馆中。
如今,在各地的军事博物馆里,那些静静陈列的九二式重机枪早已锈迹斑斑,但它们沉默的枪管,依然在向每一位参观者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