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林:以创新和开放双轮驱动金融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9-28 16:04  浏览量:1

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记者 樊瑞)“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金融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趋势,我国已成为推动全球金融变革的重要力量。”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在日前举行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如此表示。对于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尹艳林提出五点建议,包括鼓励创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融合和保障安全。

金融业进入全新时代

尹艳林介绍,当前,新一轮以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正在推动金融业进入全新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业的深度广泛应用,正在全方位重塑金融业底层逻辑,金融服务的边界被不断拓展,催生出众多金融新业态,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新趋势。

尹艳林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发言。

AI赋能正在加速,生成式AI等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到智能投研、风险控制、合规检查及客户服务等金融业务的各个流程。智能系统替代人工完成重复工作,既快又准,智能体(Agent)助力用户完成转账、账单支付、交易及投资等业务操作。智能投顾从“小众工具”到“财富管理标配”,渗透率超60%,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规模2024年达1.8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尹艳林指出,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不断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机构之间的跨境合作不断加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金融领域的新业态、新趋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和新机遇,展现出金融市场发展的未来方向。

同时,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是金融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尹艳林指出,2023年提出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金融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趋势,我国已成为推动全球金融变革的重要力量。

推动金融业态创新

面对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的情况,尹艳林指出建设金融强国,就要站在时代潮头、开放自信,要引领和顺应金融新业态、新趋势。金融现代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拥抱创新、把握趋势,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

为此,尹艳林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要鼓励创新。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科技赋能是金融创新的动力源泉,技术迭代将持续推动业态创新。要推动金融业态创新,引领金融发展新趋势,就要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也要鼓励科技公司创新,支持其协同合作创新。

第二要推进改革。要实现创新,惟有改革,既有金融机构改革,也有监管部门改革。面对新趋势和低利率市场环境,要完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定位,将商业性、政策性、方向性要求更好融合,改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尹艳林强调,监管部门要转变监管理念和模式,坚持按业务逻辑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从机构资质监管转向规范业务行业监管,实现对同类业务“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第三要扩大开放。只有开放,才能促进改革创新。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要以开放的理念积极拥抱新业态。

第四推动融合。我国金融必须守好服务实体经济本分。同时,要看到跨界融合已成为常态。适应改革开放、创新需要,就必须推动融合,包括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间的融合,各金融业态之间的融合,金融与实体的融合等。加强金融与科技、电商、物流等领域的融合,将创造出更多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场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第五,保障安全。尹艳林表示,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守底线,稳中求进。金融新业态在为金融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突出,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加强数据安全合规监管。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在促进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