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A股将走向何方?投资策略如何展望?两大券商如此研判

发布时间:2025-11-14 16:34  浏览量:1

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记者 樊瑞)11月11日至13日,“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两家公司的年度策略会在深圳和北京同期举行。多位首席预计,2026年我国财政政策将延续温和扩张,货币政策落实适度宽松,经济有望延续波动中复苏的态势。资本市场方面,中国股市的中枢将逐渐上移,预计2026年市场仍将延续“慢牛”格局。

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几何?

在展望2026年宏观经济和投资策略时,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从总的态势看,2026年是“十五五”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起步之年;从经济结构看,2026年是创新育新之年;从增长动力看,2026年是提振内需之年;从政策空间看,2026年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宽松”之年;从风险挑战看,2026年是风险收敛之年。在“政策支持+内需企稳+产业升级”的支持下,明年GDP预期增长将在5%左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2026年宏观经济展望》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波动中复苏的态势,考虑到基数因素及政策节奏,2026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

在宏观政策层面,明明认为2026年中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或将继续维持在4%左右,专项债额度有望提升并向项目建设倾斜;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空间依然存在,结构性货币工具将持续发力,央行继续进行国债买卖。宏观政策层面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将延续。

明明指出,中美经济周期或均呈先低后高走势,全球经济格局有望迎来再平衡阶段。对于美国而言,就业市场虽显韧性,但GDP增长结构性问题突出,财政赤字高企,长期国债利率下行受限,而短端利率下行确定性较强,通胀与经济走弱交织使美联储降息节奏趋于谨慎。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明明指出,全球宏观环境整体偏宽松,债市方面,国债利率或将先下后上,需要关注两阶段主导因素的变化;外汇方面,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商品方面,黄金作为配置资产的长期价值仍具吸引力。

财政政策料将延续温和扩张

黄文涛提到,未来两三年,美国处在降息周期中,我国的财政、货币“双宽松”具备外部环境配合。2026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处于宽松的周期,预计2026年存款准备金率有望继续下降,利率方面有望继续降息。货币政策的宽松,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稳定都构成利好,将对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发挥至关重要的托底和促进作用。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在《2026年宏观与政策展望》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政策总量与改革共进,“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有望“万里豁晴川”。

国际方面,长期看,全球产业与金融秩序正经历破裂与重构,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定位。在此变局下,中国企业出海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迎来战略机遇。

国内方面,政策亮点颇多,产业发展与激活内需将成为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望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望取得显著成效。资本市场改革正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国企改革夯实央企科技创新主力军地位,能源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补齐内需短板是关键挑战。“十五五”时期理想经济增速中枢或达4.8%左右,政策重心会更多向需求端平衡。其中,服务消费的扩张是提升消费率的关键,预计政策将从收入分配改革、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服务消费供给增效等多维度协同发力,而投资端增长点将逐步转向新兴产业。

展望2026年,杨帆认为,财政政策料将延续温和扩张,货币政策落实适度宽松,宏观经济呈现温和修复、结构分化态势,经济增速或呈“前低后高”走势。出口保持韧性,投资逐步回暖,服务消费或成亮点,PPI和CPI有望步入平稳复苏通道。

明年A股走势如何?

对于2026年股票投资策略,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认为, 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从本国敞口的本土化企业转型为全球敞口的跨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也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展望2026年,从大势研判来看,A股全球营收敞口企业已不局限于少数公司,而是足以推动整个A股的行情,未来A股的基本面要放在全球市场需求去看,而不是单看本土需求。

从市场流动性来看,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应该是未来资本市场增量流动性格局的核心特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A股宽基指数波动率步入长期下行趋势;工具型产品逐步抢占传统主观多头产品市场份额,可能会阶段性放大局部板块和主题的波动,但并不影响大局。

裘翔指出,从行业配置来看,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三是AI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中国企业相对竞争优势。

黄文涛认为,A股、港股的新崛起,有“新四牛”逻辑,一是资金流入牛,二是科技创新牛,三是制度改革牛,四是消费升级牛。当前A股和港股正迈向“新四牛”上升走廊。在四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新四牛”行情将沿着上升通道逐步展开,中国股市的中枢将逐渐上移,预计2026年市场仍将延续“慢牛”格局。中长期主线方面,市场有望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升级、资源安全等逻辑展开,AI、半导体、计算机、初级品、小金属、新能源、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存在机遇。

债市方面,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开启,长期增长中枢下移和资产荒逻辑仍在,收益率短期震荡,收益率下行仍是长期趋势;大宗商品方面,黄金及白银脱离利率和通胀等传统框架,受益于地缘政治的深化、美债规模的增加、美元的武器化,原油等商品受制于弱需求的现实、美国鼓励传统能源增加供给,铜等商品受益于电力建设需求、但仍受总需求不确定影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