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独居女深夜开锁被索要2410元,高价开锁乱象何时休?
发布时间:2025-08-27 01:53 浏览量:4
网络图片与实图无关
近日,上海独居女生小慧(化名)的遭遇引发广泛关注。8月16日深夜,小慧忘带钥匙,在某线上平台下单了显示25元的开锁换锁服务。没想到,两名开锁师傅到达后,以无法破解为由强行拆除门锁,随后安装新锁并索要2410元高额费用。小慧据理力争,最终转账1800元才让师傅离开。事后,小慧投诉维权,在职能部门和平台介入下,商家退还800元,涉事店铺也被平台“封掉”。
小慧的经历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多地都出现过类似的套路开锁事件。今年年初,多名北京市民向12345热线反映遭遇套路开锁;7月,重庆市民陈女士也有相同经历;仅在8月,上海12345就接到多名市民反映“套路开锁”。这些事件中,消费者往往在事前被含糊报价,师傅上门后则以各种理由诱导换锁,费用从几百元飙升至数千元,且大多要求线下支付,脱离平台监管。
高价开锁乱象背后,是商家精心设置的价格陷阱。以小慧的遭遇为例,平台上25元的服务实际只是预约费,隐藏在详情页的是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从上门费、夜间服务费到开锁费、破拆费,再到高价的锁芯、锁体、把手等。商家虽标注“某某元起”,但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被迫接受高价。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涉嫌价格欺诈。
开锁行业本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应急需求,如今却沦为部分商家“宰客”的工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业缺乏统一规范和监管。目前开锁服务属于市场调节价,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导致商家随意定价;二是平台监管不力。线上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不严,对交易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三是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在紧急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无暇顾及价格和服务细节,只能被动接受商家的要求。
类似的高价陷阱并非只存在于开锁行业。今年3·15晚会曝光的啄木鸟维修乱收费事件,也是典型案例。维修人员以各种理由夸大故障,更换不必要的零件,收取高额费用。还有此前备受关注的江西新余“天价修车”事件,货车司机因车辆高温反水故障维修,原本口头约定1000元的费用,最终被索要1.7万元,甚至在民警调解时车辆还被继续破坏。这些事件都反映出在一些上门服务行业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缺失。
要整治高价开锁等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加大对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收费标准;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商家资质,加强对交易流程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售后权益;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在选择服务时仔细阅读条款,保留好相关证据,遇到不合理收费及时投诉维权。只有这样,才能让开锁等应急服务回归正轨,不再成为消费者的“噩梦”。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