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实验中学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
发布时间:2025-09-03 07:00 浏览量:2
衡阳市实验中学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芜湖(wú) 歼灭(qiān) 颁发(bān) 卓有成效(zhuó)
B. 诘责(jié) 凌空(líng) 解剖(pō) 油光可鉴(jiàn)
C. 私塾(shú) 绯红(fēi) 瞥见(piē) 锐不可当(dāng)
D.裹挟(xié) 篡改(cuàn) 铭记(míng) 悄无声息(qiāo)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呓语 娴熟 殚精竭虑 颇有建树
B. 拔款 隽刻 杳无消息 任劳任怨
C. 僵绳 劳碌 宛如天成 震聋发聩
D. 彰显 落弟 鞠躬尽瘁 深恶痛疾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秋日里,来趵突泉欣赏菊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公园外的车辆摩肩接踵。
B.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 他的事迹在学校里早被传得家喻户晓了。
D.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 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C. 随着眉山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东坡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D.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就是这样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②当然,人们需要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基本的生命准则
③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就是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
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
⑤然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⑥也能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法
A. ②①③⑤⑥④ B. ③①②⑥④⑤
C. ②⑥④③⑤① D. ①③②④⑥⑤
6. 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两则小故事,概括你对材料的认识。
材料一:
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徐君很喜欢他的剑,季子虽然默许赠送,但因为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等季子返回时,徐君已死,季子就把剑挂在其坟前的树上而离去。
材料二:
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他对皇帝说:“这个题目十天前我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2)仿照划线句子,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______,那么______;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朵漂浮的云。
7.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填空
①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②相顾无相识,______。(《野望》)
③泉水激石,______。好鸟相鸣,______。(《与朱元思书》)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古诗赏析(6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 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9. 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略无阙处(空隙,缺口) B. 飞漱其间(冲荡)
C. 属引凄异(断断续续) D. 良多趣味(甚、很)
11.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2.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为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本文刻画了三峡奇绝美景,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水湍急,险滩密布。
C. 第三段写春冬之时的景色,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D. 本文为总分结构,先写三峡地势高峻绵长,然后分别写各季节的自然美景。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厨师的书法
①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
②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
③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道道菜都好吃!”
④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还能聊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舞得虎虎生风,舞得眼花缭乱,舞得天花乱坠。而能聊天,就更不一样了。老余聊天,并非瞎扯,而是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为:一、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老余肚里有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
⑤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
⑥老余198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一直用到现在。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家小饭店。我的理解是,这既是老余自我修行、观照闪心的地方,也是老余结交众生、看见世界的地方。
⑦我问老余“途中”何谓?
⑧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
⑨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
⑩这么一想,老余说得对。做菜,写字,道理是相通的。说白了,是一种悟性,是你对工具的熟悉。当你对笔墨与纸的关系,或者对菜肴与水火的关系,了解透彻,运用娴熟之时,这些东西就会成为表达内心的一种工具。工具不再重要,内心才变得最重要。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才是最重要的。
⑪记得有一次,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
⑫现在,老余也是偶尔才下厨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
⑬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了,味道真好。溪鱼、老豆腐、丝瓜,道道菜都好吃……
1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余的店名“途中”有怎样的含义。
14.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5. 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对文章第⑤段进行分析。
16.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标题名为“厨师的书法”,写厨师不言其厨艺,却强调其书法,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老余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没有了,书法使老余得以从琐碎的生意中超脱,达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C. 文中有意使用“何谓”“答曰”“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等文言、书面语,使语言古朴典雅,意蕴丰厚。
D. 结尾“道道菜都好吃”与开篇形成呼应,既突出了老余高超的厨艺,也有对他人生态度与境界的赞美。
(二)说明文阅读(9分)
啄木鸟为什么不头疼
①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引言中,便是以啄木鸟为例,说明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生物的适应性。但是即便是达尔文,也没有想到啄木鸟的头部和眼睛构造同样是令人赞叹地适应了从树皮之下捕捉虫子。
②啄木鸟好比一个锤子不停地快速敲打坚硬的树木,不仅通过啄木来觅食,而且靠它在树干中挖洞建巢,还要靠它相互通讯和示威。啄木是啄木鸟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它啄木的次数一天可达1万2千次,频率达到每秒20次,每次撞击的减速力达到重力的1200倍,这相当于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撞墙。如果我们人类像啄木鸟那么干,毫无疑问将会导致脑震荡、脑损伤、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等一系列致命后果,啄木鸟又是如何避免的呢?
③啄木鸟的大脑比较小,体积小的物体的表面积相对就比较大,施加在上面的压力就容易分散掉,因此它不像人的大脑那样容易得脑震荡。啄木鸟在啄木时,敲打方向十分地垂直,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
④啄木鸟还进化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大脑和眼球免受撞击的装置。它的头骨很厚实,但是骨头中有很多小空隙,有点像海绵,可以减弱震动。大脑表面有一层膜叫软脑膜,在它的外面还有一层膜叫蛛网膜,两层膜之间有一个腔隙叫蛛网膜下腔。人的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但是啄木鸟的蛛网膜下腔很窄小,几乎没有脑脊液,这样就减弱了震波的液体传动。
⑤啄木鸟的下颚底部有软骨,可以缓冲撞击。它的下颚是由一块强有力的肌肉与头骨联结在一起的,在撞击之前这块肌肉快速收缩,也起到了缓冲作用,让撞击力传到头骨的底部和后部,绕开了大脑。
⑥啄木鸟的眼睛结构也十分巧妙。高速摄像表明,在撞击之前的一瞬间,啄木鸟眼睛的瞬膜会快速闭上,既避免了撞击溅出的木屑伤害眼睛,又像一个安全带一样把眼睛裹住,免得眼睛蹦出来。它的眼睛中的脉络膜用一种黏多糖填满空隙,能起到缓冲作用。在鸟类眼睑上有一个像梳子一样的梳膜,可能也能起到防震作用,因为它一旦充血,就能暂时提高眼内压力,保护晶状体和视网膜。
⑦最奇妙的是啄木鸟的舌头。它的舌头极长,从上颚后部生出,穿过右鼻孔,分叉成两条,然后绕到头骨的上部和后部,经过颈部的两侧、下颚,在口腔中又合成一条舌头。这样的舌头就像一条橡皮筋,能够射出喙外达10厘米。显然,这条长舌头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把虫子从洞中钩出来,但是在每次啄木之前舌头收缩的话,就能吸收撞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缓冲装置。
⑧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一再感叹啄木鸟身体构造的巧妙,写道:“啄木鸟攀登树木并从树皮的裂缝里捉捕昆虫,我们能够举出比这种适应性更加动人的例子吗?”但是啄木鸟身体构造比达尔文设想的甚至还要精巧得多。生物学家研究这样的身体构造,一点也不搞笑,也不是纯粹出于学术上的好奇,并非没有实用价值。啄木鸟的身体构造乃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用数百万年的时间做的一个实验,研究它是如何巧妙地避免撞击带来的身体损伤,对于改进防止人类大脑损伤的保护设备,不无启发。
17. 啄木鸟在啄击树干时为什么眼珠不会蹦出?
18. 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原文表述不相符合的一项
A. 啄木鸟在啄木时,敲打方向十分地垂直,可避免因为晃动出现的扭力导致脑膜撕裂和脑震荡。
B. 啄木鸟的蛛网膜下腔很窄小,没有脑脊液,这样就减弱了震波的液体传动。
C. 啄木鸟舌头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把虫子从洞中钩出来
D. 啄木鸟的身体构造乃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长期进化的结果。
四、名著阅读(6分)
【甲】
泸定桥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乙】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红军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乱开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20. 选文记述了红军在闻名中外的______途中,______的故事。
21. 四川军队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
22.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又名《______》,本书的作者是______
五、新闻阅读(4分)
①【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刘铮)】记者14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我国已经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大重要指标。
②今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根据“十五”计划,2005年我国GDP将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9400元。而我国在2004年,GDP就已经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元。
③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
④根据“十五”计划,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而“十五”前四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近二十年来首次超过5%。
23. 根据新闻主要内容,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15字。
24. 新闻第一段划线部分叫做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六、作文(50分)
25.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以“向着______奔跑”(从“远方”“阳光”“理想”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等。
衡阳市实验中学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三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3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1)这两则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守信用、重诚信的品质。季子虽当时未赠剑,但事后仍履行承诺;晏殊面对做过的考题,诚实地请求更换。他们的行为展现了诚信在为人处世中的重要性。
(2) ①.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②. 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朵漂浮的云;如果说人生是广袤的沙漠,那么痛苦则是一阵突然来袭的沙尘暴。
【7题答案】
【答案】 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 长歌怀采薇 ③. 泠泠作响 ④. 嘤嘤成韵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古诗赏析(6分)
【8~9题答案】
【答案】8. B 9.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谟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
(二)(10分)
【10~12题答案】
【答案】10. C 11. (1)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2. C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12分)
【13~16题答案】
【答案】13. ①“途中”体现了老余对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永远在半道上,没有终点,无论是厨艺还是生活都还有进步的空间。②这是老余自我修行、观照内心的地方,他在经营饭店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追求内心的充实。③也是他结交众生、看见世界的地方,通过饭店这个平台,他与食客交流,丰富自己的阅历,如同在人生旅途上欣赏风景。
14. “消失”“有了”这两个词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老余进入书房前后的状态变化。“消失”表明老余一进入书房就抛开了尘世的喧嚣与繁杂,“有了”则突出了书法带给他的书卷气和沉静气,体现了书法对老余精神境界的提升,使他从烟火气息中进入到一种宁静、专注的状态。
15. 第⑤段属于插叙。作用:①补充交代了老余曾经是代课老师以及他开始学写字的经历,丰富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对老余有更全面的了解。②为后文老余重拾书法爱好并将其与做菜相联系,以及对人生“途中”的感悟做了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连贯。 16. C
(二)说明文阅读(9分)
【17~19题答案】
【答案】17. ①在撞击之前的一瞬间,啄木鸟眼睛的瞬膜会快速闭上,像安全带一样把眼睛裹住,避免了撞击溅出的木屑伤害眼睛,防止眼睛蹦出来。②它眼睛中的脉络膜用一种多糖填满空隙,能起到缓冲作用。③鸟类眼睑上像梳子一样的梳膜,一旦充血,能暂时提高眼内压力,保护晶状体和视网膜,也可能起到防震作用。
18.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啄木次数多、频率高、撞击减速力大,突出了啄木鸟啄木活动的高强度,从而引出下文对啄木鸟如何避免因啄木带来致命后果的身体构造的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9. B
四、名著阅读(6分)
【20~22题答案】
【答案】20. ①. 长征 ②. 飞夺泸定桥
21. 表现了作者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坚定执着精神的高度赞扬。红军战士在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勇往直前,这种精神让敌人感到震惊和敬畏,也让作者由衷地钦佩。
22. ①. 西行漫记 ②. 埃德加·斯诺
五、新闻阅读(4分)
【23~24题答案】
【答案】23. 我国提前实现“十五”计划两大指标
24. ①. 电头 ②. 交代通讯社名称、地点和时间,表明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向着理想奔跑
晨光熹微中,我总看见那个身影——父亲弓着腰,在田埂上缓慢移动。他的世界只有十亩稻田和一条通向外界的泥泞小路。每当他把沾满泥土的手在裤子上擦拭,眼神总会飘向远方,那里有他未曾到达的山顶。而我,不愿重复这样的奔跑。我要向着理想奔跑,哪怕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我的理想诞生于那个暴雨夜。河水暴涨,父亲和村民们用沙袋堆起脆弱的防线。我躲在屋檐下,看大人们在洪水中挣扎。那一刻,一个念头如闪电划破夜空:我要成为能设计堤坝的人,让洪水永远臣服于人类的智慧。这个理想如此沉重,却又如此明亮,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从此,我选择了一条陡峭的路。当同学们谈论游戏时,我在演算水利公式;当假期来临,他们四处游玩,我独自走进图书馆,在工程图纸间寻找答案。那条路很寂寞,布满荆棘——复杂的流体力学让我彻夜难眠,一次次失败的模型搭建几乎摧垮信心。但我记得父亲在田间的背影,记得村民们面对洪水时的无助。这些记忆化作奔跑的力量,推着我向上攀登。
最难忘的是那个夏天,我参与了一个小型防洪项目。当设计的导流渠成功分流洪水,保护了下游的菜地时,老农紧紧握住我的手:“娃娃,有出息!”那一刻,我明白理想的重量——它不是个人的荣耀,而是让更多人免于苦难的担当。理想的奔跑从来不是独行,而是带着无数人的期盼前行。
如今,我仍在奔跑。理想的山顶还很遥远,但我选择的这条路越来越清晰。它或许崎岖,却让我看见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它让我疲惫,却赋予我平凡生活无法给予的荣光。当我回望父亲和他的稻田,我知道:我们都在奔跑,只是朝向不同的山顶。而我的选择,让我的奔跑有了不同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改变。
理想不是终点,而是选择的道路本身。在这条路上,每一个为他人而奔跑的脚步,都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山顶或许遥远,但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已镌刻着理想的形状。这就是我的奔跑,向着理想,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