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半年报:“消费+科技”重塑增长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05 23:54  浏览量:2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央广财经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截至2025年8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半年报披露。

半年报数据显示,随着增量政策效应加力释放,消费筑基、科技引领的增长动能日渐清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正在起承转合间,呈现更加均衡和更可持续的新格局。

业绩增长向新向实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扣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季度业绩保持上升势头,第二季度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0.1%。

分红方面,上半年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沪市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同比增长1%;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同比增长6%,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沪市实体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现金含量达103%,同比提升26.2个百分点。

从业绩增长的贡献度看,沪市制造业基本盘稳固,制造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7.1%,增长值占剔除非银金融后的整体比重分别为78%、50%。新兴产业势头更劲,沪市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6.5%,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新引擎拉动高增长

上交所表示,以科创板为依托,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逐步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在国产替代与市场回暖的双重推动下,集成电路行业实现“全链条增长”。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渗透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为行业发展开拓广阔增量空间。据悉,沪市集成电路公司已增长至138家,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等全环节产业链,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7%。

生物医药行业步入商业化收获与可持续增长的新阶段。沪市创新药企业频创行业里程碑,上半年共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获批上市,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沪市生物医药企业合计营收2511.09亿元,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增长1%、14%。科创板已成为继美国、香港之后又一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地。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极。沪市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以技术创新突破“内卷式”困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扩绿增效”进程不断加快,向高附加值领域跃升,净利润同比增长235%、21%。

消费扩容提质 外贸韧劲十足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2%,成为沪市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沪市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多项节能智能家电销量占比显著提升,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

此外,沪市公司基础消费稳健增长,新型消费加快崛起。悦己消费、精神消费与IP消费等新型消费不断出圈。在假日游与文旅游融合互促下,沪市旅游景区公司发力“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净利润同比增长58%,“中国游、中国购”吸引力持续增强。

消费表现亮眼外,上半年沪市公司外贸出口也交出了亮眼答卷。

一方面,多元化海外市场拓展外贸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迭代撬动增量国际订单。上半年,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同比增长6%,贡献全部海外收入近七成,已成创新出海主力军。

ETF产品扩容增类

增量资金借道ETF加速入市。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境内占比超七成,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ETF等重要宽基ETF成为机构投资者重要的长期配置工具。与此同时,沪市ETF产品也加速提质扩容。上半年,新上市ETF共96只,募集规模合计788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50只宽基ETF上市,包含16只科创综指ETF,规模合计近200亿元;8只上证180ETF上市,规模合计超220亿元;首批中证A500增强ETF、科创综指增强ETF等,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选择更加丰富。

科创板指数产品引导长钱向“新”集聚。指数产品量质齐升,为资金投资“硬科技”提供丰富标的,科创板已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今年以来,科创板共推出科创综指、科创民企等7条指数,指数总数已达32条。截至8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总规模达2876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8%。以科创板ETF为代表的指数化产品成为吸引资金向新质生产力积聚、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的配置力度大幅提升,截至6月底合计配置规模已超400亿元。

案例推动政策落地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同比增长23%,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同比增长224%,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一批创新示范性案例相继落地,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交易完成,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通过注册,恒力重工注入松发股份完成交割。千亿级交易持续涌现,中国神华收购控股股东旗下煤炭电力资产,持续夯实主业竞争力;沪杭甬发行吸并镇洋发展,优质高速公路资产通过并购回A。跨境并购成果不断,瀚蓝环境私有化港股公司粤丰环保已交割,至正股份跨境换股收购AAMI过会,新奥股份拟发行H股私有化新奥能源持续推进。产业并购和股东注资持续发力,内蒙华电收购股东风电资产,拓展绿电领域;中盐化工收购内蒙大型天然碱矿,巩固核心资源,夯实资产质量。

“科创板八条”“1+6”改革措施渐次落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能级再上新台阶。“科创板八条”推动产业整合成并购重组主线,自发布以来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其中,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交易数超过“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头部公司产业链整合提速,芯联集成发行股份购买芯联越州交易已注册生效并完成标的过户,成为“科创板八条”以来首单落地的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重组交易;华虹公司筹划发行股份购买华力微控制权,在解决同业竞争的同时,扩充自身12英寸产能,体现对特色工艺晶圆代工行业的坚定信心。科创板“1+6”政策精准赋能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自发布以来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在适用第五套标准方面,1家企业获得受理,2家前期已申报企业获得注册生效。与此同时,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