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辉科技宣布第100万台套空簧下线
发布时间:2025-09-12 19:04 浏览量:2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国产空气弹簧又迎进展。
日前,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孔辉科技”)在浙江湖州举行第100万台套空气弹簧下线仪式,意味着国产空气弹簧量产能力再升级。
近年来,汽车电动化加速了国产汽车高端化进程,也为国产空气悬架打开了广阔市场。据工信部消息,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量产能力再突破
空气弹簧是汽车空气悬架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相较于传统的螺旋弹簧,空气弹簧可以通过对气囊内空气多少的调节,调整弹簧的软硬度,从而减小车辆在行驶、转弯过程中的上下波动范围,减轻颠簸,也因此与车辆行驶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息息相关。
此前,孔辉科技分别在2023年12月和2024年10月举行了第30万台套空气弹簧下线和第60万台套空气弹簧下线仪式,到2025年9月达成累计百万台套空气弹簧下线,其量产能力加速提升。
此外,孔辉科技表示,2024年,孔辉科技在全国乘用车空气弹簧市场占有率达到41.3%。
孔辉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川在孔辉科技第100万台套空气弹簧下线仪式上表示,“不谈质量只谈数据没有意义”。他现场公布了一组反映孔辉科技空气弹簧产品质量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过去12个月内,孔辉科技空气弹簧的售后故障为51 PPM(Parts Per Million,用以评估每百万个产品中出现的不良率),远优于目前主要客户给我们设定的小于等于100 PPM的质量目标。”
另据孔辉科技部件研发院院长王冕介绍,在孔辉科技现阶段已交付的100万台套空气弹簧当中,使用时长超三年的有41351台套,使用时长超两年的超25万台套,另有500余台配有孔辉科技空气弹簧的乘用车行驶里程超15万公里,最长行驶里程达26万公里。
王冕进一步用“两个零”介绍了孔辉科技空气弹簧的质量优势,即在已交付的100万台套空气弹簧中,因橡胶件等零部件老化导致失效和因塑料焊接问题导致的失效的事件数均为零。
技术创新仍在路上
由于国内空气悬架开发起步较晚,国产空气弹簧厂商作为“后来者”要实现弯道超车并非易事。
郭川在讲话中回忆了首款装配孔辉科技空气弹簧乘用车量产前的一次经历。“最初有一批装在汽车4S店展车上的空气弹簧被追溯到工艺问题,我们赶紧奔赴全国几十个4S店进行更换,那一刻我曾怀疑中国人是不是真的能把空气弹簧做好。”郭川直言,孔辉科技空气弹簧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合作车企的鞭策。
“到今年9月,孔辉科技成立整整七年。”郭川感慨道,“七年里,中国乘用车空气弹簧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孔辉科技一家就累计百万台套下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郭川用“勇闯无人区”概括孔辉科技的发展历程。他举例称,2021年,岚图汽车首次在其FREE车型使用国产空气悬架;2023年,装有孔辉科技双腔空气弹簧总成的极氪009 ME版宣布量产……“这也是不断填补产业空白,为行业解决问题的过程。”
央广财经记者在现场交流中了解到,国内乘用车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国产电动汽车高端化的需求,是带动国产空气弹簧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随着国产空气弹簧产能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规模化应用将降低成本。“未来20万元以下的国产电动汽车都有可能使用上国产空气弹簧。”王冕告诉记者。
正如郭川所介绍,过去七年,国产空气悬架系统的开发周期从最早期的三年缩短到现在的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一套空气悬架的售价从1.5万元降至今天的4000-5000元;从过去德国空气悬架供应商独占中国市场,到今年他们在中国的市占率不足12%。
郭川宣布,从今年9月开始,孔辉科技的主动稳定杆和精密编织囊皮将陆续在国内首发。
从技术攻关到量产落地,从市场验证到产品优化,国产空气弹簧的量质齐升,离不开国内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是国内供应商研发实力的体现。站在累计100万台套空气弹簧下线的重要节点,郭川坦言:“百万台套只是起点,前方尚有星辰大海,期望与各方继续共同推动电动悬架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