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韵润中山!中山推普周启动,师生同台诵出湾区强音

发布时间:2025-09-16 17:32  浏览量:2

9月15日下午,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中山)启动仪式暨“语韵中山”“诗韵中山”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小学校区拉开帷幕。中山市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徐全胜,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办公室主任邹远程、一级主任科员陈松生,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梁雪菊,港口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主任张育文,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小学校区校长唐梅、副校长周丽明及各镇街、各直属学校语委工作负责人,“五韵中山”一等奖获奖代表和各学校师生代表参与活动。

活动由中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现场发布了第四届“五韵中山”大赛的成果报告、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举行推普周启动仪式,更通过精彩的师生作品展演,诠释普通话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力量。

今年9月15日—21日是第28届全国推普周,主题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山紧扣主题,以“五韵中山”系列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化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工程,将语言文字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为中山“文化兴城”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五韵中山”吸引60万人参与 省赛国赛获奖为历年之最

今年4月,我市启动第四届“五韵中山”经典诵写讲大赛。大赛涵盖“语韵中山”经典诵读、“诗韵中山”诗词讲解、“墨韵中山”汉字书写、“篆韵中山”师生篆刻、“聆韵中山”学生听写五大板块,构建起了“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程透明”的赛事体系。

仪式伊始,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陈松生现场发布了第四届“五韵中山”经典诵写讲大赛报告。报告显示,该活动吸引了全市23个镇街、800余所学校、60多万人次踊跃参与。经层层选拔推荐,大赛共有1849件作品入围市级比赛,301件作品被推送至省级参赛,斩获198个省级奖项,90个作品成功入围全国比赛,获奖数均为历年之最。

同时,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在广东省“诵读中国”“诗教中国”“笔墨中国”和“印记中国”四大经典赛事中全部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11个参赛单位中位列全省第一(与东莞并列),取得历史性突破。

徐全胜充分肯定了活动成效。他表示,“五韵中山”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面广、作品质量高,通过精彩纷呈的形式有效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有力提升了中山的城市软实力。

“市-镇-校”三级联动是活动的重要保障,各镇街各直属学校亮点纷呈。板芙、大涌开展“经典诵读”“诗教中国”,让诗词之美浸润童心;东凤、阜沙推动“推普进家庭”“啄木鸟行动”,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港口、古镇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比赛,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浓厚氛围;西区、南区依托“推普角”“语言智能体验”,创新推普形式,提升语言素养;小榄、坦洲将本土文化与推普融合,讲述“菊城故事”,传承乡土文脉;市特殊教育学校、机关三幼、石岐幼儿园等,更是将以“童言童语”“亲子共读”等方式,让推普工作温暖有力量。

声情并茂,师生展演传承传统文化

现场的“语韵中山”“诗韵中山”优秀作品展演环节尤为吸睛。《秋天的怀念》《青衣》《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不朽》《饮湖上初晴后雨》《暮江吟》《李凭箜篌引》七部经典诵读和诗词讲解作品依次登台,师生们将语言规范与艺术演绎完美融合,每一部作品都是对经典的致敬,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秋天的怀念》

《青衣》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不朽

原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学生、现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学生万里宸深情朗诵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字里行间的深情令观众动容。广东博文学校学生田依凡带来的《青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别样风采。市华侨中学三名学生合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饱满而富有张力的声音,极具感染力。高三学生吴逸朗在采访中激动地说:“我热爱朗诵,通过诵读,更能深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作品的理解也更透彻。能在这样的大舞台和全市高手同台竞技,是件非常幸福的事。”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教师韩保明的参赛视频《不朽》,传递着对英雄的崇敬与追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江吟》

《李凭箜篌引》

东区紫岭小学学生李芷卉讲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生动勾勒出西湖晴雨变幻的绝美意境。港口镇中心小学教师王欢欢演绎白居易《暮江吟》,用婉转声线再现秋日江景的灵动。中山二中教师黄蓉压轴讲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带领观众品诗歌韵律之美。首次参赛的黄蓉老师感慨:“与优秀同行交流是宝贵的成长,备赛中对诗词的领悟更深了,如何在8分钟内精讲一个点,对我今后的教学启发很大。”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环节,梁雪菊对展演给予精彩点评。她不仅从语言表达的精准度、节奏感、感染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更肯定了师生们在情感把握上的深刻诠释。她希望活动能持续深化,吸引更多人群深度挖掘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助力传统文化和普通话的传承与弘扬。

现场观众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表示,中山将持续以“五韵中山”为载体,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拓展参赛群体,强化数字赋能,深化粤港澳联动,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贡献中山力量,真正实现“语同音、心相通、梦相连”。

撰稿:杨 健、刘晓欣

初审:陈松生

复审:邹远程

终审:徐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