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2!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又记录到新鸟种

发布时间:2025-09-16 18:24  浏览量:3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近日,位于苏州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又迎来了二位稀客——星头啄木鸟与白喉针尾雨燕的到访,为初秋的湿地保育区再添灵动生机。就在本月,苏州市林学会鸟类调查员周敏军在保育区巡查时,成功记录下这两种新成员的身影,前者以闪电般的飞行轨迹著称,后者则用清脆叩击声诠释着森林医生的角色。

据介绍,星头啄木鸟体长14—16厘米,体重20—32克。雄鸟头部前额及顶冠灰色,两侧黑色,枕部有细小红斑,鼻羽淡黄色,面部白色,耳羽下方有灰棕色带,向下延伸至颈侧,喉部及下颌白色。该鸟可以发出轻柔的“wik”声和急促下降的颤音,栖息于各种森林和林地,包括橡树林、落叶林、混交林、松树林、海岸的桉树林和红树林。活动范围从低地到海拔400米,偶尔可达2000米。饮食包括昆虫、果实、种子和其他植物物质。分布于远东、欧亚地区,从亚洲东部至印度北部,覆盖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主要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湿润的低地森林、红树林和山地森林。

白喉针尾雨燕体长21厘米左右,体态雄健,翅膀长且呈刀状,身体酷似子弹。额部颜色为黑褐色或灰白色,背部乌白色,腰部烟褐色,其余上体部分黑色,带有蓝绿色光泽。其叫声为急促的蝉鸣或啾啾声,音调较高,能在相当远的距离被听到。有时发出响亮而尖锐的叫声,类似沙锥鸟的叫声。白喉针尾雨燕栖息于海拔1800—2000米的岩壁或破庙附近,快速飞越森林及山脊,偶尔低飞于水面捕食。该鸟繁殖于欧亚大陆的喜马拉雅山脉从巴基斯坦至中国南部和西伯利亚中部至俄罗斯东北部和日本。冬季迁徙至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东北、西藏、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有分布。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的前身是肖甸湖森林公园,于2020年1月正式挂牌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全国23个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972.18公顷,湿地面积830.33公顷,湿地覆盖率高达85.41%。北含澄湖、南接白蚬湖、内有季家荡,水网交错,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是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自然湿地系统。

同里湿地的鸟类从最初的91种到目前的248种,增加了157种,鸟类种数居苏州同类国家湿地公园之首。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包括青头潜鸭、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黑嘴鸥、黑翅鸢、红隼、棉凫、半蹼鹬等。此外,每年冬天超过全球种群1%数量的罗纹鸭,也会迁徙来此越冬。星头啄木鸟与白喉针尾雨燕的到访,更是证明了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在历年的生态保护恢复工作中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