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丨走过的城市与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5-09-18 19:10 浏览量:1
“走过的城市与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这是诗人冯至在《十四行集》中写下的一句诗,它精准地捕捉了行走与生命体验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
正如冯至所言,走过的山川城市不会消逝,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每一次旅行,都是对生命体验的一次扩容。作家徐则臣,用十五年的时间,走过九个国家和地区,将地理上的行走转化为文学上的创造,完成了其最新小说集《域外故事集》。
书中的十个故事,犹如十个文化坐标,标记着作家在世界各地的精神足迹和文化探险。从墨西哥奇琴伊察金字塔前的神秘相遇,到白俄罗斯冰河上的孤独垂钓;从印度机场的手稿奇谭,到智利瓦尔帕莱索的塔罗牌预言——这些或许寻常的异域经历,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化为了一部部饱满悠长的文学叙事。在某种意义上,《域外故事集》堪称一部“行走的文学”典范。
行走如何影响写作?旅行经验如何转化为文学叙事?后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通过文学理解“他者”与“自我”的关系?9月21日下午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作家徐则臣将携新书《域外故事集》,与评论家、诗人师力斌,青年作家淡豹,以及南方周末记者潘轩,与读者开启一场关于行走、书写与生命转化的文学对话。
活动主题
走过的城市与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徐则臣《域外故事集》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5年9月21号(周日)
15:00—17:0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SKP 4F )
活动嘉宾
徐则臣、师力斌、淡豹
主持嘉宾
潘轩
主办方
译林出版社
南方周末
SKP RENDEZ-VOUS书店
联合直播
南方周末
SKP RENDEZ-VOUS
直播预约
嘉宾简介
徐则臣
1978年生,江苏东海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夜火车》,中短篇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域外故事集》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中国好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2019年凭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德、西班牙语等二十余个语种。
评论家,诗人,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主任,《北京文学》执行主编。著有《逐鹿春晚——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和领导权问题》《杜甫与新诗》,评论集《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书写》入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啄木鸟丛书。与安琪合编《北漂诗篇》七卷。
淡豹
写作者,辽宁沈阳人,现居北京。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3年开始文学写作,小说发表于《鲤》《小说界》《花城》《十月》《江南》等杂志,2020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美满》。译有《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炼民族志技艺》。
本场活动由《南方周末》记者潘轩主持。
图书简介
《域外故事集》
作者:徐则臣
从“到世界去”到“在世界中”,作家徐则臣以十篇域外题材小说,集中展现美国、智利、白俄罗斯、德国、乌拉圭等世界各地人情风土与奇谭故事。
从美国中西部 K 大的华人教授之死,到哥伦比亚游击队诗人的蒙面朗诵;从印度机场丢失的手稿与神秘猴子,到白俄罗斯冰河上独钓的中国人……每个故事都是一场文化探险:在瓦尔帕莱索,三个吉卜赛女人用塔罗牌预言了抛锚的汽车;在麦德林,一场蒙面文学朗诵隐藏着游击队员的身份秘密;在奇琴伊察,寻找玛雅面具的旅程揭开了家族跨越百年的失踪之谜……
《去波恩》的火车情缘,《中央公园的斯宾诺莎》的中年危机,《瓦尔帕莱索》的浪漫邂逅,《玛雅人面具》的宿命故事。“故事在世界发生,人物在世界行走”,徐则臣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接续《聊斋志异》和唐传奇的中国古典传统,细腻勾勒异域生活图景,以魔幻现实笔法将孤独、身份、乡愁与追求的主题融汇在一起,探讨不同文明的碰撞摩擦与交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