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植物园大拟啄木鸟疑因诱拍线缠绕死亡,园方回应:将从多方面加强保护

发布时间:2025-09-23 22:10  浏览量:1

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多位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南京中山植物园内发现一只死亡的大拟啄木鸟,被发现时其颈部被绳线缠绕,悬挂于树上。该鸟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也是园内明星鸟类,相关图片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有观鸟爱好者推测,其死亡或与人为诱拍有关,也就是说,可能是有人为拍摄鸟类,在此设置了挂有食物的线绳,却未清理遗留线绳,最终导致鸟类被缠死亡。

9月23日,中山植物园相关负责人就此事回应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称,园方目前已经针对此类情况研讨改进保护措施。同时,园方也呼吁社会各界和观鸟爱好者共同监督、共同努力,为野生鸟类在南京营造一片健康自在的生活天地。

观鸟爱好者称有鸟类挂树死亡

9月23日,一位发帖网友小李(化名)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其所在学校社团组织的观鸟活动中,有社团成员看到了这一情况。小李介绍,现场绳线绑有树枝,结合网上曾出现园内有人用苹果诱拍大拟啄木鸟的视频、照片,以及其他观鸟爱好者的目击情况,他们推测此次意外大概率是诱拍者未清理剩余线绳导致的。评论区内,许多网友们对大拟啄木鸟死亡感到惋惜,同时也纷纷谴责造成其死亡的缠线行为。

据观鸟爱好者介绍,“诱拍”是野生动物摄影中的一种非自然干预手段,指通过人为设置诱饵或场景,迫使野生动物在特定位置、时间或姿态下出现,以便摄影师捕捉理想画面。诱拍行为会增加鸟类意外伤亡的风险,投喂食物可能导致鸟类改变自然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行为,威胁鸟类的生命安全。此外,如果鸟类处于繁殖期,亲鸟可能会因保护领地而一直处于不安定状态,进而影响孵蛋时间和育雏频次。

大拟啄木鸟疑因诱拍线缠绕死亡 图源网友

同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到南京中山植物园。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园内确有一只大拟啄木鸟因绳线缠绕意外死亡,园区已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处理并研究造成意外的可能原因。

园方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大拟啄木鸟属鸟纲啄木鸟目拟啄木鸟科,体长可达30多厘米,黄色的嘴喙十分醒目。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图源南京中山植物园公众号

据其介绍,大拟啄木鸟对栖息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对人为干扰高度敏感,生活需要有成片的浓密树林,南京中山植物园在近两年才稳定观察到有大拟啄木鸟活动。南京位于其分布的北界,中山植物园植被茂密且发育良好,拥有足够的森林面积为其提供觅食场域,并且今年还在园内成功育雏。

记者注意到,2023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过南京中山植物园内出现大拟啄木鸟的相关新闻。“当有人出现于巢区外围时,大拟啄木鸟入巢前的警戒时间会显著增长,虽然对人来说只是多了一分钟的时间,但一整天下来则可能让雏鸟进食次数少了数十次。”工作人员介绍称,部分鸟类摄影者以水果或面包虫诱拍植物园内野生鸟类,看似鸟类与人靠近了,实际上则破坏了植物园的生态食物链平衡:原本鸟类从植物园捕食昆虫可有效减轻植物园的虫害,而面包虫的引诱则让鸟类转而取食易得的蛋白质来源,不仅鸟类的食物单一化,也可能导致植物园虫害增加。

园内曾为大拟啄木鸟育雏设置警戒保护

记者搜索发现,早在2021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就曾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切实加强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提倡文明观鸟、管控“诱拍”行为。通知明确指出,观鸟要以鸟类生息繁衍安全为前提,禁止捕捉并控制幼鸟的“绑架诱拍”等行为,禁止对鸟类有致伤风险的“钓鱼式诱拍”,以及有可能导致鸟类改变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特征的投食行为。

中山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珍稀鸟类,大拟啄木鸟已经成为园内观鸟爱好者们关注的“明星物种”。园区一直高度重视鸟类保护与生态环境维护,巡查人员看到诱拍等不文明观鸟行为时也会及时劝阻。在今年大拟啄木鸟育雏期间,园方也专门设置了警戒线,并安排工作人员值守,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障其顺利安全育雏。

园内曾专门设置警戒线

对于此次大拟啄木鸟的意外死亡,该工作人员表示,后期将加强巡视,重点关注不文明观鸟等行为。“接下来,园区还会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比如,设置警示告示牌,提醒游客和观鸟爱好者规范行为,避免使用可能危及鸟类安全的辅助物;集中清理残留线材,定期清理园区内可能残留的鱼线、风筝线或诱拍线等;通过文明观鸟讲座、专题科普活动等形式,引导公众在观赏和拍摄鸟类时做到‘不干扰、不诱拍’,共同营造友好生态环境。”

见习记者 鲁玥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