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通化、看遍山城”进行时!通化用精细治理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26 11:20 浏览量:1
今年以来,通化市深入推进“走遍通化、看遍山城”专项行动,以“如我在住”之心、精细治理之举,将工作视角切换为群众视角,解决城市建设痛点难点问题,让通化这座依山临江的美丽山城焕发新颜值。
回应民生需求:住房保障水平提档满足高品质生活需要
安居是民生之本。9月21日,总投资17.55亿元的通化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住房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占地面积2.73公顷,建筑面积6.42万平方米,共建设住宅501套、地下停车位365个,将严格按照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标准建造,提升通化市江东区域城市建设风貌。
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实施更新改造,变得安全、舒适。通化市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162个老旧小区改造,覆盖1305栋楼房、5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直接惠及6.3万户居民,让群众居住环境从“安居”迈向“优居”。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
打造韧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擦亮城市“内外兼修”底色
城市的“面子”关乎形象,“里子”连着民心。依托“看遍山城”行动和城市体检报告,主动发现并解决一批城市“微问题”,让市民在细节处感受城市变化。
地下管网改造施工现场
针对地下管网老化,施工团队采用“一次开挖、同步施工”模式,避免重复施工;对车流量大的路段实行“夜间分段、错峰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影响。今年已完成市区供水管线新建改造10公里、供热管网改造21.4公里,雨污管网新建3.74公里。针对桥梁道路破损,克服财政压力大、施工工期紧、维修任务重等重重困难,启动已超期服役的江南大桥D级危桥维修加固工程,完成水泉西路、佟江北岸周边道路和玉泉路、口腔医院侧门道路升级,维护广电大厦江边游览路,更换人行道板1850平方米、摊铺沥青砼1200平方米,让居民出行“脚下更稳”。
人行步道修缮后的江边游览路
针对居民用气安全,改造燃气管道23.35公里、安装1220台管网哨兵,实时监测管网运行情况,群众用气更加安全可靠。
针对汛期安全隐患,提前对低洼地段、地下空间、排水设施等开展“拉网式”管护排查,今年夏季期间,主城区未出现严重积水点,市民出行未受影响,城市防汛的“安全网”越织越密。
同时,完成2.9万平方米荒地治理,补植花卉270平方米,锦江花海播撒花籽后重现绚烂,“小布达拉宫”口袋公园、江南科技馆后侧口袋公园等7处休闲空间陆续建成,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望成为现实。
新建“小布达拉宫”口袋公园
破解治理难点:重拳整治与柔性服务共筑有序环境
“城市顽疾”不仅影响颜值,更关乎群众生活质量。通化市在城市治理中坚持“疏堵结合”,既出“重拳”整治顽疾,也以“柔性”守护民生温度。
大力推进围挡治理,还路于民、还绿于城、还利于商。全市共拆除优化围挡102处,释放城市空间110余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在集贸后门、老十三中、碧桂园外围等16个地块建成免费临时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900余个,有效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
拆除围挡后新建集贸后门临时停车场
大力推进“飞线充电”治理,进一步完善充电设施,满足群众充电需求。利用好住宅小区内部及周边临时车位、人行道、绿化带等空间,今年城区新建4500个充电点位。同步对通信、电路线缆杂乱的“空中蜘蛛网”问题联合整改,通过“清理废线+规划布局+入地改造”,已整改457处,既消除安全隐患,又让城市天际线更清爽。
“空中蜘蛛网”问题治理现场
交通秩序是城市治理的“晴雨表”。针对“僵尸车”占道、乱停车等问题,建立常态化机制,24小时运转交警指挥中心,电子警车、抓拍摄像头全时段监管,清理120处乱停车点、“僵尸车”674台。特别是优化江南大桥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实行错峰上下班、优化信号灯配时、增加高峰时段交警指挥等措施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确保城市“血脉”保持通畅。
清理“僵尸车”现场
构建长效机制:协同联动让城市治理“长治久清”
城市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通化市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治理从“集中整治”向“长效常治”转变,以更优质的城市管理打造更高品质城市生活。
在巡查排查上,东昌区创新“区队统筹、跨区联动、网格覆盖”三级体系,组建23支“红色巡查队”,化身“城市啄木鸟”排查小区路面坑洼、墙皮脱落等问题;二道江区建立 “中心调度、条块结合、多点辐射”工作机制,区领导带头一线办公,推动944处问题整改清零。
在民生服务上,开通24小时供热服务热线963000,推行“基层包保制”,及时回应居民供暖诉求。东昌区建立污水井盖长效维护机制,完成121个老旧小区污水井盖的维修更换,开展80余次污水抽取工作,保障居民生活环境整洁。
从老旧小区的“旧貌换新”,到背街小巷的“清爽整洁”,从口袋公园的“推门见绿”,到便民摊位的“烟火升腾”,通化正以“走遍山城”的脚步丈量民生需求,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
新站广场实景
未来,这座山城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让宜居通化的画卷越绘越美,让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细微处不断升级。
通讯员:郭忠鹤 记者:袁昊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刘佳旭稿邮箱:tonghuafa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