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江山如画,他们用生命写下答案

发布时间:2025-09-30 09:08  浏览量:1

你同太阳一起升起丨裴烨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编者按:2025年9月30日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的英烈,他们用鲜血染红旗帜,用生命照亮来路。他们的精神如璀璨的星辰,他们的名字如不熄的火炬。本期特选编几组法院人创作的诗歌,让我们在缅怀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英烈志,共铸中华魂。

裴烨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协会理事。在《十月》《啄木鸟》《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获全国法院首届十佳微电影、第十届全国法制微电影一等奖,第三届“天平杯”有奖征文一等奖等奖项。

烈士纪念日

文图丨 裴烨

在时间的风里 我四处打探你的消息

但山河无言

草木无语

所有赶路的人和我一样

想像着你最后的背影

呢喃着你的名字

在风中仰望着 在时间里静默着

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如等待天边的彩虹一般

路是你踩出的路 河是你蹚过的河

脚印仍依稀新鲜

但没有人能清晰描摹你的面孔

除了背影 甚至连名字

都无法忆起

记忆成了村口驼背的槐

和远方望乡的石

而你在我心中站成一座碑

想像着你该有的样子 我拿起刻刀

在石头间刻出你冲锋时的眉骨

你的面孔

在花岗岩的脉络里重新苏醒

刀石问答 声声都是

大地与星辰的回应

你和你的战友挺直的脊背

在我刻刀的推进中矗立成巍峨的山峰

你坚毅的眼神注视下

冰凉的石头开始滚烫

未散的硝烟在刻痕中升腾

升腾成一句又一句关于和平与幸福的叮咛

在这个属于我的 我们民族的

关于铭刻和铭记的黎明

晨曦掠过纪念碑尖

千万缕光穿透时光之帷

你永远年轻的身影

沿着我石刻的纹络归来

我知道 你以倒下完成站立

诠释最不屈的抗争

刻刀与石头的撞击复读着你坚定的怒吼

每支麦穗所指都是你暗夜摸索的走向

每盏街灯都是你对家国的凝望

黎明之后阳光和煦

拓印新刻的印面

我甚至听见你鲜活的心跳

纪念碑旁的山河 和山巅河畔的花草

正以你期待的模样

伴随你和你战友不息的心跳

骄傲地安详 安详地骄傲

刘高举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高级法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星星诗刊》《法治日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并多次获奖,出版有诗集《低吟的苍茫》。

壮士(组诗)

文丨刘高举

这是怎样的一群壮士啊

在国土支离破碎,民族危亡时

在被刺刀和皮靴蹂躏的土地上

在到处弥漫着恐惧和血腥味的天空下

在那个高粱红遍的秋天

在那个雨水连绵的季节

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他们毅然挺起胸膛,挺身而出

用自己的血肉和坚硬的骨头

为中华民族筑起巍峨长城。在今天的中国

回望他们,致敬他们

我需要以怎样的敬仰之情写下他们的名字

又需要以怎样华美崇高的语言

去描述他们的挺拔英姿和壮怀激烈

在我写下赵一曼遭受酷刑后慷慨赴死的时候

在我写下杨靖宇被割头剖腹胃里无一粒米粮的时候

在我写下赵尚志的头颅被鬼子割下庆功领赏的时候

在我写下左权在十字岭以身殉国英勇忠烈的时候

在我写下张自忠决然赴死多次中弹昂然挺立的时候

在我写下赵登禹血染征衣大刀依然锋利的时候

在我写下佟麟阁在敌机轰炸中血洒阵地的时候

在我写下戴安澜在缅北因伤殉国的时候

在我写下“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跳的时候

在我写下“刘老庄连”决死阻击全部牺牲的时候......

我是多么的引以为荣和心怀感念。此刻

我也特别怀念那些冒着炮火倒在冲锋路上

以及在白刃战中视死如归的无名壮士

他们就在今天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就在祖国各地的无名烈士墓碑上

他们的名字就是今天自由的风儿

鲜嫩的花草,肥沃的泥土,奔腾的江河

就是今天的山河壮丽,风吹麦浪,鸟语花香

记住并致敬这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儿女吧!

在曾经写满耻辱的山川大地上,是他们

为家国命运和民族独立,为人的尊严

挺直脊梁,举起大刀,端起枪支

以长江、黄河的咆哮和莽昆仑的凛然

直面凶残之敌,作出拼死的抗击

直到把胜利的旗帜稳稳插在

1945年9月的中国大地上。他们说

“把我等的血肉英名涂写在岩石上”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这个歌声嘹亮的秋天

我在心里无数次写下永垂不朽!

在松花江上

我独自走在冰封的松花江上

冰面泛着蓝光,冷峻而厚实

风,刀子一样刮过

我用羊毛围巾紧裹着脸颊

此刻,落日雍容,气度不凡

风中,我多想听到

冰层下的滔滔之声,以及一条大江

来自历史深处的激昂歌吟

悲伤的乌斯浑河

乌斯浑河的悲伤与自豪

从1938年的10月就开始了

8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在层林尽染的秋色中

没有沉浸在爱情的甜美中

也没有沉浸在田野的游戏追逐中

面对沦陷的土地

纤弱的身体里

竟然都有一颗勇敢的心——

成长为坚强的抗联战士

是赢得自由和尊严唯一的选择

战斗是激烈的

鬼子的扫荡围剿让英勇的抵抗

在丰收的季节里弹尽粮绝

哪怕是大豆高粱饱满如初

如花的年龄里

此刻也只有树皮、草根、棉花

撤退的路是如此艰难

只是在退无可退中

生死就摆在眼前

是放下已经没有子弹的枪支

还是大义凛然作决绝的抗争

秋风拂起战士们洒满阳光的秀发

坚毅的目光里

想过母亲,想过恋人

想过村子里的玩伴

更想到了女人的尊严

以及战士的坚贞不屈

还有等待收复的河山

就在天地的寂静中

白桦树不再摇曳

云雀不再飞翔

匍匐的秋草抬起了头颅

哭泣的乌斯浑河,正在用一河的悲伤

拥抱着女兵们青春的身体

也让不屈的抵抗更加坚强如钢

而在乌斯浑河悲伤与自豪的倾诉中

怒放的生命直到今天

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一个抗战老兵的军礼

你的腿脚已不能继续远征

身体里的弹片早长成了骨头的一部分

闪耀的锋刃也隐藏在了沧桑的皱纹里

曾经的骁勇就是现在悠闲的云朵

战斗的荣光照耀着你的过去与现在

在这个庆祝胜利的日子

你被亿万人的目光簇拥着

亲切的问候与敬意挤满

阅尽风云的天安门城楼

也写在富饶的山川大地

在你噙满泪水的双眸里

此刻不仅仅是激动和感慨

应该还有一个军人坚韧的信念

而你久久不愿放下的手臂

该是穿越历史的崇高军礼

你是在向人民致意?

还是在向已化作泥土的战友汇报

祖国今天的沧桑巨变

一个让弹片长成骨头的老兵

即使是耄耋之年

身躯里依然奔涌着战士的热血

而英雄的旗帜

就在你的身后迎风招展

王笃坤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级调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诗歌》《星星》《海燕》等刊物发表诗文百余篇,出版诗集《遥望时光深处》《唯有时光》。

弹壳里的春(组诗)

文丨王笃坤

锈迹爬满弹壳的纹路时

它正被一个老人埋进菜园

二十年前从战场捡回的铁

此刻终于要和泥土和解

去年春天有株野豆苗

从弹壳的裂缝里钻出来

豆荚饱满时,风一吹

荚壳炸裂的脆响

像极了当年他没敢听完的冲锋号

老人摸着弹壳边缘的凹痕

那是某双年轻手掌的形状

如今掌心的老茧正慢慢覆盖锈迹

而豆苗的根,早已缠着弹片

在黑暗里,长出了年轮

暗号是槐花

她总在槐花飘落时站在村口

蓝布衫的口袋里藏着纸条

暗号写在烟盒背面:槐花谢了吗?

接头人说,“谢了就该种麦了”

那年她才十三,把纸条塞进竹筒

埋在老槐树的树洞里

日军搜村时,刺刀挑落她的头巾

槐花落了满身,像没来得及擦的泪

后来老槐树被炮弹炸断半边

树洞却在第二年春天抽出新芽

现在她给孙辈讲暗号时

槐花正落在轮椅的扶手上

孙辈捡起一瓣问:“这就是胜利的颜色吗?”

她没说话,只是把花瓣夹进了相册

分饼

战壕里的月光很薄

够照亮半块干硬的玉米饼

他和战友各咬一口

饼渣掉在泥泞里,混着雨水

像他们没说出口的家乡

“我家地里种着高粱”

战友的声音带着麦香

“等胜利了,你去我家吃新面馒头”

他笑着点头,饼渣卡在牙缝

像卡住了没说完的后半句

后来战友倒在冲锋的路上

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饼

多年后他回到那片土地

把新收的玉米撒向战壕旧址

风过处,千株玉米摇晃

每颗玉米粒都在喊:

“馒头熟了,回家吃饭”

星图

黑夜里行军,他总盯着北极星

班长说那是指路的灯

子弹擦过耳边时,星光突然晃了晃

像有人在天上轻轻拨了拨灯芯

他把星星的位置画在烟盒上

每个星点旁都标着地名:

“这里要过一条河”“这里有座山”

后来烟盒被血浸透

星图却在记忆里越来越亮

如今他给孙子指认星空

手指划过北斗七星的勺柄:

“你看,当年我们就跟着这把‘勺子’走

把鬼子赶到了天边外

现在它还在呢,

正一勺一勺,舀亮咱们的日子”

补丁

母亲缝的棉袄有七个补丁

每个补丁都藏着一句话:

“冷了就裹紧点”“别舍不得穿”

最后一个补丁是块蓝布

绣着歪歪扭扭的“安”字

他穿着棉袄走过三个冬天

棉袄磨破了,补丁摞着补丁

在战壕里蜷着睡时

补丁贴着心口,像母亲的手掌

后来棉袄留在了战场

据说被风沙埋了许多年

今年清明有人在遗址捡到碎片

蓝布上的“安”字已褪色

但凑近了看,针脚里还藏着

半句没说完的话:“等你回家”

胡富健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原副大队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诗创委委员,黄岩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诗文见于《人民日报》《诗歌月刊》《诗潮》《诗选刊》《浙江诗人》等报刊,出版有诗集《右眼看世界》。

钢铁与和平的交响

一一观九三阅兵

文丨胡富健

晨曦拭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锋线,

长安街流淌着钢铁与光明的河。

九月的风穿过八十年硝烟,

在刺刀尖上凝聚成白鸽的羽翼。

看!山岳在移动——

那是坦克阵列切开晨雾的帷幕;

听!雷霆在列队——

那是战机群撕开云层的战歌。

三军将士的足音叩击大地,

恍若平型关仍在回荡的鼓点,

宝塔山永不熄灭的星火。

老战士的泪光里,

黄河咆哮着穿过军装的褶皱;

青年人的瞳孔中,

南海波涛正淬炼新铸的剑芒。

呵!这永不平静的窗口——

从井冈山到福建舰,

从南泥湾到北斗星群,

所有征程都汇入今日的敬礼!

母亲手中的针线,

还在缝补卢沟桥的月光;

父亲埋骨的青山,

已长出巡航导弹的轨迹。

但我们的旗帜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

和平!和平!和平!

此刻,整个世界都在注视:

八十响礼炮正唤醒密苏里号的旧钟。

看呐!东风导弹车碾过云层,

却撒下橄榄枝编就的虹霞——

因为中国人的剑,

永远为守护而锋锐;

因为中国家的盾,

始终为尊严而坚厚。

今夜,当战鹰归巢,

钢枪仍化作杨柳枝的形状。

所有瞄准具的十字线上,

跃动着蔚蓝色的星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轨道,

正随着徒步方阵的节奏,

将和平刻进未来的年轮!

史晓明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法院四级调研员,湖北法官文联会员、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摄影及书法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报刊。

九三阅兵速写

文丨史晓明

荧屏那端,正步足音

叩击心房,泪水已然模糊

铿锵步履踏破晨霭,整齐方阵

似黄河奔涌、泰山巍峨

从抗战烽烟中

向我们走来

年轻士兵目光如炬

劈开长风,淬炼边关霜雪

血脉里奔涌

昆仑的雄浑、南海的碧波

每一道凝视皆若剑鸣出鞘

闪烁正义之师的锋芒

百岁老兵抬手敬礼

手掌,微微颤抖

那面红旗浸透战友的热血

当它插上燃烧的高地

炮声吞没最后的呐喊

此刻,每一枚勋章都在诉说

八十年前的月光——

和月光下,对和平的渴望

军乐声响彻云霄

铜管声波穿越时空——

卢沟桥石狮在音符中昂首

平型关硝烟于节奏里回响

宝塔山的灯火划破长夜

一次次亮剑,裂空而来

化作庆典礼花,和无尽喜悦

歌声自胸膛升起

这是青春与历史的对话

从救亡烽火中传来

在复兴大道上轰鸣——

万千声浪,托举起

强国有我的誓言

此刻盛世晴空,白鸽翱翔

钢铁洪流昭示大国担当

战机列阵飞跃长空

向世界宣告

巍巍长城挺起脊梁

霞光中,新的征程

已经起航

(本期图片除标注作者外,均由AI生成)

9•30烈士纪念日

山河铭记 英魂永存

烈士精神永不磨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