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吃着玩”?迁徙通道上254只生灵殒命,捕鸟夫妻被刑拘

发布时间:2025-11-13 17:11  浏览量:1

当下正值候鸟迁徙关键期,辽宁沈阳一对夫妇为满足口腹之欲非法架网捕鸟,最终因触及法律红线被刑拘。这起案件不仅揭开了部分农村地区“传统盗猎”的隐秘角落,更折射出候鸟保护与生态治理的紧迫性。

非法捕猎野生鸟类共计254只 图源沈阳公安新民市公安局辽滨派出所

10月23日,辽宁省新民市柳河沟镇的迁徙季林子里,辽滨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架网捕鸟!”民警迅速赶至现场,发现树枝间挂满捕鸟网,地上散落鸟笼,惠某某正站在树下张望。

起初,惠某某以“鸟自己撞网”为由抗拒调查,但面对大量物证,她最终供述:与丈夫张某某共同捕鸟,“抓到好看的先养着,主要为了解馋”。两日后,张某某投案。经鉴定,二人通过捕网、“鸟诱子”等方式,共非法猎捕野生鸟类254只,涵盖16科2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鹨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喉歌鸲1只,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2只(包括普通翠鸟、黑枕绿啄木鸟、麻雀等常见但珍贵的物种)。

根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评估方法》及《辽宁省野生动物生态损害赔偿标准》,本案生态损害价值达81250元。目前,二人因涉嫌非法狩猎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图源沈阳公安新民市公安局辽滨派出所

此案发生地辽河口,是东北亚内陆候鸟南迁的关键通道,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沈阳理工大学教授周海翔介绍,这里湿地广布、水草丰茂,每年春秋两季,数以万计的水鸟(包括白鹤、东方白鹳等极危物种)沿辽河平原南飞,最终抵达长江流域或东南亚越冬。

“过去,部分村民将捕鸟视为‘传统习俗’,小型鸣禽甚至被当作野味送礼或交易。”周海翔坦言,过去因“三有动物”(有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足,盗猎屡禁不止。而这起案件中,被捕鸟类虽多为“常见种”,但累积的生态破坏已不容小觑——每一种鸟类的减少,都可能影响食物链平衡与湿地生态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立法推进与公众环保意识提升,辽宁对候鸟的保护力度显著加强。辽宁公安围绕3条核心候鸟迁徙通道划设联合打击区,强化55处鸟类重要栖息地的线索摸排。

数据显示,自今年8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辽宁已侦办涉野生动物案件114起,打掉犯罪团伙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3人,查获野生动物18617只,涉案总值超8000万元;同时组织5次集中放飞,累计放飞野生鸟类13500余只。

“这起案件的成功查处,正是专项行动的成果体现。”办案民警表示,过去“抓几只鸟不算事”的观念已被打破,法律对非法狩猎的“零容忍”,正逐步扭转“传统盗猎”的陋习。

惠某某夫妇为“解馋”捕鸟254只,看似是个人贪欲,实则是对生态链的粗暴破坏。候鸟迁徙季的每一声鸟鸣,都是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每一次非法捕猎,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透支。

此案的警示在于:生态保护没有“小事”,法律红线不可触碰。当“传统习俗”与“生态法则”冲突时,唯有敬畏自然、遵守法律,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候鸟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