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四周年: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发布时间:2025-11-15 14:44  浏览量:1

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 樊瑞)2025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迎来开市四周年。经过四年平稳运行,北交所的交易与融资规则不断改革创新,产品与再融资等途径逐渐增加,市场功能逐步完善。

28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9008.35亿元,950万户合格投资者……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北交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开市以来,北交所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方面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也透露了未来发力方向,包括加快推出北证50ETF,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等。

集聚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

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现有上市公司282家,是开市之初81家的三倍多,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一半。截至10月30日,279家北交所公司已完成三季报披露,平均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6%;平均净利润3298.57万元。从业绩情况看,230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八成。

从市值看,贝特瑞以420.38亿元总市值位居榜首,锦波生物以275.93亿元位居第二。曙光数创、开发科技、天工股份、星图测控、艾融软件等5家公司市值均在100亿至200亿元之间。

如今,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对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广泛覆盖,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服务、化工新材料、医药生物等五大产业集群。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北交所开市以来,总体上展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逐步构建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尤其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

四年来,北交所市场准入精准包容,支持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及未盈利企业上市发展;持续监管贴合实际,平衡中小企业规范成本;交易机制多元便捷,引入做市交易机制,已推出北证50指数和专精特新指数,完成“920”新代码切换。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2025年6月发布,叠加北证50指数,推动北交所开启“双指数”时代。在西部证券北交所首席分析师曹森元看来,“双指数”标志着北交所进入差异化资产配置时代,带来产品创新红利。他指出,北证50聚焦市值龙头,专精特新指数覆盖130多家“小巨人”企业,为ETF、指数基金提供更灵活、更加多样化选项,预计相关产品发行将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

2024年4月22日,北交所正式为增量公司启用920代码号段。自10月9日起,北交所为存量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即全部切换为920新代码,这标志着北交所将全面进入独立代码时代。曹森元表示,完成独立代码切换,可强化北交所市场辨识度与独立性。统一920代码有助于强化北交所“专精特新”特色与着重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特点,吸引更多具有相应特点的优质企业加入板块。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也指出,过去一年,北交所推出的最有意义的改革举措就是“902”代码换装,这标志着北交所全面走进“920”新时代,与沪深两市并肩同行。

营造共建共享的市场生态

四年来,北交所实现交易所市场国债发行业务,累计发行国债超13万亿元,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服务地方政府债发行超9900亿元,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推出科创债、绿色债、中小微企业支持债等10个专项债品种,落地全国首单中小微企业支持可续期公募公司债券等特色品种,强化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功能。

在营造共建共享的市场生态方面,北交所主动引导各方贯彻普惠金融理念,九成以上上市公司进行分红,市场合格投资者总数超950万户,公募、创投、QFII等积极参与,努力打造企业愿意来、中介愿意参与、投资者愿意投的良好局面。

北交所自开市以来,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市场上对北证ETF呼声不断。2023年9月,证监会明确提出“持续开展北交所ETF等产品研究”,并将其纳入《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

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支持覆盖率高、代表性强、流动性好的宽基股票ETF注册发行”。

周运南向央广财经介绍,作为“北交所深改19条”中核心改革举措之一,当前“北证50ETF”受到北交所投资者关注。ETF作为公开发行且在场内公开交易的基金,既能为不够北交所开户门槛的广大普通投资者提供参与并享受北交所市场红利的机会,更能为北交所二级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促进北交所二级市场的活跃。若其落地推出,必将提高市场对北交所市场的信心,促进北交所交投活跃度,助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下阶段四大工作重点清晰

在2025金融街论坛北交所平行论坛上,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表示,下一步,北交所将在证监会的领导下,深入谋划“十五五”时期北交所、新三板市场建设思路与举措,重点从四个维度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一,功能更加完善。落实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力度。一是更好发挥北交所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持续提升上市审核制度的适应性和精准性,不断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核心科技领域聚集。二是夯实新三板规范培育功能。研究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差异化制度安排,深入推进三四板制度型对接,着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三是丰富北交所债券市场产品体系。拓展信用债市场功能,推动更多科创债、绿色债等专项债典型案例落地。

第二,基础更加稳固。坚持强本强基,促进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在融资端,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严把上市准入关,强化持续监管,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推动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强化规范发展意识。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融资工具做优做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在投资端,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设立更多主要投资中小市值股票的公募基金产品,做好对社保、保险、企业年金等各类资金投资北交所的针对性服务,不断优化市场资金结构。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第三,服务更加友好。积极回应市场诉求,持续完善市场产品制度、服务体系和技术系统。一是优化产品制度供给。持续推进北交所指数体系建设,加快推出北证50ETF,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不断提升投资交易便捷性。二是完善市场服务机制。优化沟通协同机制,提升市场服务标准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努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型交易所。深刻把握科技发展新趋势,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技术系统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科技监管能力、市场服务能力。

第四,生态更加开放。坚持开门办市场的理念,加强与各方的协同配合,营造服务良好生态。一是深化与政府部门的协同。优化与发改、工信、科技、国资等方面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专精特新等优质科创企业培育工作。二是做好与市场机构的对接。持续强化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正向激励,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协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三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探索完善企业、投资者、产品等方面的对外合作,稳步提升市场国际化程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