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种常被误解的鸟类
发布时间:2025-08-04 22:16 浏览量:1
1. 乌鸦
背锅侠乌鸦,嫌它黑、叫丧?纯属迷信!人家聪明得很,会藏食、用工具,专吃害虫腐肉,是义务收尸队,还反哺爹妈(孝子鸟)。叫声难听但能预警,偷亮东西?那是喜鹊干的多。
2. 猫头鹰
猫头鹰背了不少黑锅。很多人觉得它叫声不吉利、在坟地出现晦气,其实都是老迷信。它晚上叫主要是在活动、找吃的或者互相联系。
爱待在坟地、老房子附近,是因为这些地方老鼠多,它是去抓老鼠的。它那双大眼睛和夜里活动是专门对付老鼠的,帮了农民大忙。真不是什么“不祥之鸟”,就是个厉害的“夜间灭鼠能手”。
3. 喜鹊
喜鹊的“报喜”名号有点虚。很多人觉得它叫就是来报喜,其实它叫更多是在警戒、吵架或者护地盘。
它确实聪明,会藏食、搭复杂窝,吃虫子帮了庄稼忙,但有时也偷吃小鸟、鸡蛋或人类食物。窝搭得大、树枝多,靠近人住的地方可能添麻烦。它就是个普通鸟,有好有坏,别光信“报喜”的说法。
4. 麻雀
麻雀被冤枉是“害鸟”了。它吃粮食不假,但吃更多害虫和杂草种子,帮了庄稼大忙。特别是养小鸟时,主要抓虫子喂,是“除虫小帮手”。
过去大规模打麻雀,结果虫子闹得更凶。它和人住得近,有时确实烦人,但整体对生态有益,是重要的农田小卫士。
5. 火烈鸟
火烈鸟的粉色不是天生的。它生下来其实是灰白色的,吃多了水里的小虾、藻类等含红色素的食物,羽毛才慢慢变粉红。很多人以为是动物园染的色,其实不是。
它单腿站是为了省力保暖,不是表演。现在很多野生火烈鸟因为栖息地被破坏(水污染、湿地减少),数量在下降,需要保护。
6. 鸵鸟
鸵鸟不会把头埋进沙子里逃避现实。它低头主要是为了翻动鸟蛋、吃沙粒帮助消化,或者贴近地面听动静。它跑得非常快(一小时能跑70公里),腿很有力,遇到危险能踢倒狮子。它也不是笨鸟,能记住水源地。现在野生鸵鸟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
7. 鹦鹉
鹦鹉学人说话不等于懂意思。
它主要是模仿声音,并不知道话的含义。很多人觉得它笨或只会学舌,其实它很聪明(能解决问题、认人)。它需要陪伴和空间,长期关小笼子会抑郁生病。不同种类差别大,寿命有的很短,有的能活几十年。
8. 白头翁(白头鹎)
白头鹎的“白头”不是老了的标志。它成年后头顶就是白的,跟年龄无关。
很多人觉得它普通没啥用,其实它吃大量害虫(比如蚜虫、毛虫),是保护树木和庄稼的“除虫小能手”。它适应城市,常在公园、小区活动,但筑巢也容易被干扰。它是三有保护动物,不能随便抓。
9. 信鸽
信鸽不是天生就会送信。它靠的是很强的“回家”能力,这能力一部分天生,但更需要从小在固定地点喂养、反复训练才能认路。
它认路主要靠太阳、地球磁场和记忆的地标,不是靠眼睛看。虽然现在很少用它送信了,但它的归巢本能依然用于比赛或展示。别把它当普通鸽子养。
10.戴胜鸟
戴胜鸟臭不是因为懒或不讲卫生。它尾巴有个特殊腺体,会分泌带怪味的油,用来涂羽毛防虫和驱赶天敌,这是它的生存策略。
它吃大量害虫,比如地里的蛴螬、树里的蛀虫,是农田卫士。虽然巢里确实比较脏乱,它不怎么清理,但这主要是习性使然。它是有益的三有保护动物。
11.伯劳鸟
伯劳鸟挂猎物不是“虐杀”或浪费。它把虫子、小蜥蜴插在树枝或刺上,主要是为了固定食物方便撕吃,也是储存备用粮。它虽然捕食小鸟、老鼠,但更多时候吃害虫,比如蝗虫、甲虫,是保护农田和森林的“捕虫高手”。别因为它叫“屠夫鸟”就觉得凶残,这是它的生存方式。
12. 红嘴蓝鹊
红嘴蓝鹊被说成“凶鸟”太冤枉!
它吃虫子、播种子,是保护庄稼的“除虫小帮手”。叫声难听像报丧?那是老迷信,它在汉族文化里其实是喜庆鸟。繁殖期护崽凶一点,敢打猛禽,但平时不主动惹事。它还是“三有保护动物”。
13. 夜鹰
夜鹰不是老鹰,也不是不吉利的鸟。
它名字带“鹰”但体型小、吃飞虫,如蚊子、蛾子,是灭蚊好手。傍晚“哒哒哒”的叫声像敲木头,会影响人的睡觉时间,有人觉得晦气,其实它在求偶或护地盘。白天趴地上像块树皮,不是受伤,是伪装躲天敌。现在树林少了,它数量在下降。
14. 太平鸟
太平鸟的名字不等于“保平安”。古人觉得它样子好看、叫声温和才取名“太平”,跟带来好运无关。它主要吃浆果(冬天靠这个活),也帮树木传播种子。
很多人只觉得它漂亮,其实它对森林更新有贡献。现在城市里有时能看到它们成群活动,但野生数量因栖息地减少在下降。
15. 啄木鸟
啄木鸟啄树不是搞破坏。它主要是找藏在树皮下的害虫(比如天牛幼虫)吃,是保护树木的森林医生。
有人说它啄木会脑震荡,其实它头骨结构特殊能减震。它偶尔也会啄健康的树,比如吸树汁、筑巢,但总体利大于弊。
16. 白鹭
白鹭排泄不是故意的。它和其他鸟一样,飞着时控制不了排便,落在车或衣服上纯属意外。吃鱼虾看着凶,其实主要吃病弱的小鱼,帮净化水域,是“湿地清道夫”。
纯白羽毛容易显脏,那是沾了泥水,不是它本身不干净。
17. 鹈鹕
鹈鹕的喉囊不是用来存零食的。它主要像张开的鱼网一样兜住鱼虾,兜满后会把水滤掉再吞下去。看着笨重,其实飞得很稳,还能从高处扎猛子抓鱼。
有时靠近渔船是想捡漏,不是要抢鱼。
18. 朱鹮
朱鹮不是“灭绝了又复活的神鸟”。它过去确实差点没了,是因为树林被砍、水田变少(它吃泥鳅、小鱼)和农药毒害。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最后7只,经过保护才慢慢恢复。
它红脸白羽很漂亮,老百姓觉得吉祥,但这改变不了它对环境要求高、容易受伤害的本性。现在虽然多了一些,几千只,但还是很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得继续保护。
19. 雨燕
雨燕不是飞累了会摔死。因为它脚爪弱,很少落地,但晚上能扒在墙缝、烟囱上休息。在楼缝筑巢不是捣乱,是旧房子拆了,它找不到树洞悬崖才这样,它吃蚊子苍蝇,是飞虫克星。看着像“家燕”,但家燕能落地走路,雨燕不行。
20. 黑卷尾
黑卷尾叫声难听不等于“报丧”。它“叽喳喳”的刺耳叫声主要是警戒或驱赶入侵者,包括猛禽,保护自己的地盘和幼鸟。
它追着人啄头,多半是筑巢期护崽心切,不是天生凶恶。它吃大量害虫,比如蝗虫、蛾子,是保护庄稼的除虫能手。别因为它黑、叫声冲就讨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