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越扒越多!程青松老底被扒、遭全网吐槽,却让包贝尔乐开了花
发布时间:2025-09-15 19:30 浏览量:2
[月亮]互联网从不缺热闹,尤其是牵扯上明星的私事,自从男演员于朦胧去世后,关于他的话题就一直在发酵,他坠楼前聚会的“朋友们”更是成了全网焦点。
所有人都在等,等待一个于朦胧死亡的真相,但至今都没有人站出来,然而就在这时,大众却突然把炮火对准了程青松,他身上的黑料也越扒越多,这下包贝尔恐怕要乐开花了,所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和包贝尔又有什么关系?
程青松在圈内的分量,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的权威源于非常扎实的积累,想象一下在重庆云阳县,一个年轻人做了整整九年的电影放映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看过的电影数量,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
尽管因为偏科没能通过高考,但他对电影的热爱最终还是把他送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这一下实践经验和理论学术就齐活了,他后来能给金鸡奖当总导演、总撰稿,能和姜文、贾樟柯这些大导演平起平坐,靠的就是这份深厚的底气。
但他最厉害的一步棋,还是创办了“金扫帚奖”,这个奖项的本质,就是抢占了定义“差电影”的话语权,当他把“最令人失望”的帽子扣在《三枪拍案惊奇》、《恶棍天使》这些大制作头上时,一个敢说真话、不畏资本的“行业啄木鸟”形象就立起来了。
这把“扫帚”的威力有多大?看看两个导演的不同反应就知道了,王宝强因为一部《大闹天竺》获奖,他居然真的亲自去领奖了,他站在台上的那番话,不仅没让他丢脸,反而还收获了无数赞誉,个人形象瞬间拔高。
王宝强的出现,无意中给“金扫帚奖”的权威性盖了一个官方认证的章,反观包贝尔,他的翻拍作品《阳光姐妹淘》也得了奖,气得他在朋友圈直接开骂,在当时大部分人觉得这是包贝尔格局太小、输不起,但现在轮到程青松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中,网友猜测包贝尔要乐开了花了。
当一个人手握审判他人的权杖久了,就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根权杖在任何地方都管用,程青松似乎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他把在公共领域赢得的声望和影响力,悄悄延伸到了私人交往的灰色地带。
早在2008年,一个叫龚达虎的人就爆料,称自己参加某电影节时,作为评委的程青松给他发了大量骚扰信息,暗示想要“关系更进一步”,但这件事最让人震惊的不是指控本身,而是程青松的回应,他坦然承认短信是自己发的,还轻描淡写地将其归结为“娱乐圈潜规则”。
他不仅在实践这种所谓的“潜规则”,甚至从心底里认同并将其合理化,好像在他看来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换取某些东西,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这种心态在后来的事件中反复出现,去年网红科科就晒出了聊天记录,指控程青松深夜私信骚扰,那些话术简直是范本,先是暧昧地问有没有男朋友,建议他“找老公”,紧接着就亮出自己的身份——我是新电影的制片人,并暗示可以推荐他入圈。
演员李博谦宇的遭遇则更进一步,他提到在合作期间,程青松提出了“不合理要求”,一旦不服从,就会面临持续的“精神施压”。
而他与那位19岁大学生的交往,以及在他社交账号里,关注列表几乎清一色的年轻帅哥,还有在这些帅哥视频下频繁留言称对方“老婆”的行为,在公众眼中都成了这种权力不对等的鲜明象征,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个人偏好,而被网友解读为一种居高临下的“选妃式”姿态。
于朦胧的离世像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积压已久的公众情绪,那张出现在坠楼现场楼下的照片,真假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谁,网友似乎都已经把他代入到程青松身上了。
舆论的焦点迅速转移,大家不再关心“他当时到底在不在场”,而是开始深挖“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网友们涌入他的社交账号,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数字考古”。
他们发现,他的关注列表就像一个肌肉男和小鲜肉的图鉴,他在评论区的留言,成了他线下行为传闻的线上佐证。
过去那些被认为是孤立事件的指控,比如2008年龚达虎的爆料,此刻被重新翻了出来,当它和网红科科、演员李博谦宇的新指控放在一起时,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就在公众心中形成了,信任一旦开始崩塌,就是雪崩式的。
程青松选择了报警,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来澄清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在汹涌的舆论面前,这个举动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公众审判他的,早已不是单一事件的法律责任,而是他长期以来公私不分、滥用权力的行为模式。
在他拿出强有力的证据之前,他所有的辩解都显得那么苍白,不是网友不要相信他,而是这中间有态度的巧合,巧合到让人怀疑。
在不少网友看来,他的坠落根本上无关他的个人取向,问题的核心在于权力被滥用,在于公共身份与私人欲望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官方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这些猜测也只能是猜测,不能作为事实钉在某个人身上,对此大家是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