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口镇:深耕人居环境常态化 勾勒和美乡村新景致

发布时间:2025-09-16 15:41  浏览量:2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安口乡村的田埂边、街巷中,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徐徐展开。网格员们俯下身,仔细清理着每一处杂物;志愿者抬起手,认真整理着柴垛;公益岗人员推着小车,一趟又一趟地运送着垃圾。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场景,实则是安口镇近年来将人居环境整治从“突击攻坚”迈向“常态长效”的鲜活写照。近年来安口镇锚定“千万工程”在本地的实践路径,以“细”字为着力点抓落实,以“实”字为根基打基础。通过建立完善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巩固整治成果,推动乡村面貌与群众生活品质同步提升,宛如双桨划船,同向发力。

一、制度为基,织密责任闭环,破解“一阵风”困局。

“人居环境整治可不能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痕迹,得把责任稳稳地落实到每个岗位、每片区域!”为了彻底根治“一阵风”的问题,安口镇率先构建了闭环责任体系。先后召开了6次专题会议,制定印发《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实施方案》,明确“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三级机制。将垃圾清理、杂草清运、残垣整治等各项任务详细列成清单,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的全面覆盖。镇督查组每周都会深入26个村(社区),他们如同细心的“啄木鸟”,蹲在村口残垣旁,用相机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在主干道旁,认真标记出管理的盲区。当场就给村支书递上整改单,温和又坚定地说:“这处杂物下周五前清理完,我们到时候再来复查”。通过“督查倒逼落实”,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就像给整治工作上了一道保险。

二、群众为主,激活内生动力,意识转变深扎根。

“以前啊,都是干部催着我们打扫卫生,现在看到邻居家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咱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随便堆放东西了!”朱家坡村的王婶一边细心擦拭着院角的花盆,一边笑着说道。安口镇始终把群众当作主角,凝聚起了共治的强大合力。党员们带头清理陈年垃圾点、整治废弃宅基地;网格员们每天沿街巡查,把卫生盲区认真记录在小本子上;公益岗人员坚守在主干道、广场,随时捡起落叶、清理烟头;志愿者每月2-3次集中行动,帮助老人收拾庭院。安丰社区的商户们更是积极主动地签订了“门前三包”承诺书。杂货店的李叔一边擦拭着门框,一边念叨着:“门口干净了,顾客愿意多停留一会儿,生意都更好做了!”各村还趁热打铁修订了村规民约,把“门前屋后清、公共区域净”写进了核心条款。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常常聚在村口的大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唠规矩”。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意识转变,就在这些日常的点滴中,像种子一样慢慢扎下了根。

三、长效护航,“红黑榜+积分超市”,守护整治好成果。

为了防止整治成效出现反弹,安口镇用“红黑榜+积分超市”编织起了一张常态化管护的大网。每月初,村口的公告栏都会准时贴出人居环境:红黑榜。路过的村民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几眼。对于整治不到位的农户,村干部会上门轻声提醒:“咱再收拾收拾,下月争取上红榜!”。“扫一次街能得5分,积够30分就能换洗衣粉啦!”村头的“积分超市”里,货架上的日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不少老人带着孙子辈来兑换物资,还不忘叮嘱孩子:“下次跟奶奶一起捡垃圾,多挣点积分,给你换笔记本。”小小的积分,却撬动了村民们的大参与,让维护环境成为了村民们的日常习惯。

“村里干净了,出门见绿、低头见净,日子过得才舒心!”这是安口镇村民最朴实的期待,也是镇村下一步的目标。接下来,安口镇将继续紧紧围绕群众诉求,进一步细化管护举措。用常态化的行动擦亮和美乡村的生态底色,推动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华丽蝶变,让老百姓在清清爽爽的环境里,既能享受门前花香,也能分享发展红利—这份藏在烟火里的幸福,正在安口镇的街巷,田埂间慢慢绽放。(贺志娟)